大雪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大雪的由来与含义

【大雪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大雪的由来与含义】 “大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个别年份的6日或8日),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 。”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东北、华北地区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几毫米,西北地区则不到1毫米;大雪,雪的大小按降雪量分类时,一般降雪量5.0-10毫米 。

大雪节气的由来

“大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也有个别年份的6日或8日) 。太阳黄经达25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 。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 。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 。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 。

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 。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 。可见,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

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呜叫了;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

人常说,“瑞雪兆丰年” 。严冬积雪覆盖大地,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为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 。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可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 。另外,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还有一定的肥田作用 。所以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 。

大雪时节,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我国辽阔的大地均已披上冬日盛装 。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降至-10℃,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0℃以下 。在气候正常年份,黄河流域以及以北地区已有积雪出现,冬小麦已停止生长 。大雪以后,江南进入隆冬时节,各地气温显著下降,常出现冰冻现象,“大雪冬至后,篮装水不漏”就是这个时间的真实写照,但是有的年也不尽然,气温较高,无冻结现象,往往造成后期雨水多 。江淮及以南地区小麦、油菜仍在缓慢生长,要注意施好腊肥,为安全越冬和来春生长打好基础 。华南、西南小麦进入分蘖期,应结合中耕施好分蘖肥,注意冬作物的清沟排水 。这时天气虽冷,但贮藏的蔬菜和薯类要勤于检查,适时通风,不可将窖封闭太死,以免升温过高,湿度过大导致烂窖 。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保持较低的温度 。

大雪节气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和低温的预报,注意防寒保暖 。越冬作物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冻害 。注意牲畜防冻保暖 。

大雪节气的气候特点

大雪时节,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中国辽阔的大地均已披上冬日盛装 。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降至-10℃,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0℃以下 。在气候正常年份,黄河流域以及以北地区已有积雪出现,冬小麦已停止生长 。大雪以后,江南进入隆冬时节,各地气温显著下降,常出现冰冻现象,“大雪冬至后,篮装水不漏”就是这个时间的真实写照,但是有的年也不尽然,气温较高,并无冻结现象 。

大雪节气的民间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