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揭秘数字藏品五大乱象:3万元就能搭建一个数藏平台( 四 )


版权缺失也是各平台数字藏品的一个顽疾 。 今年5月28日 , 徐悲鸿美术馆发布声明指出 , 其关注到某些数字平台以徐悲鸿先生的名义为噱头发售相关数字藏品 , 这些数字藏品的原始作品有些为假冒作品 , 有些不能提供完整的溯源证据 , 有些作品与徐悲鸿先生根本无任何关联 。
对此 ,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雷国亚在接受北青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数字藏品跟一般的JPG图片核心的不同在于具有版权方的授权 , IP的独特性以及在区块链上的唯一性 。 消费者购买数字藏品前应该了解作品的版权方是否授权平台制作数字藏品发行并限量销售 , 应审查出售方是否享有著作权 , 包括著作权登记证书、版权认证机构出具的证明等数字藏品的合法权利证明 。 “如果你购买的作品没有版权方的授权 , 或者甚至没有上链 , 那你买的不是数字藏品 , 而是一张JPG 。 ”
采访故事:
60岁集邮爱好者转型数字藏品“打算收一点以后留给孙子”
为了深入了解数字藏品这个行业 , 北青报采访人员日前加入了数十个数字藏品交流群 。 在和群友们的交流中获悉 , 数字藏品的收藏者大部分都是年轻人 , 90后和00后是主力军 , 也有部分的80后和70后 。 这里面真正的收藏爱好者 , 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把数字藏品当做投资理财的产品 , 还有一部分是传统收藏爱好者比如集邮爱好者转移过来 。 一名年近60岁的张大爷近期也加入了数字藏品交流群 。 他对北青报采访人员表示 , 他曾经是集邮爱好者 , 但现在年轻人都不爱玩集邮了 , 近期开始研究数字藏品 , 主打大厂的幻核鲸探 , 打算都购买一点以后当遗产留给孙子 。
对于数字藏品领域存在的乱象 , 张大爷表示 , 这个应该只是暂时的现象 , 国家迟早会让这个行业规范发展 。 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 , 根据我30年集邮的经历 , 现在买数字藏品是最合适的 。 数字藏品资深玩家陈先生也认为 , 任何新事物发展过程中 , 都会经历这么一个过程 。 一些割韭菜的台子迟早会被淘汰 。 这个一方面需要行业的自律 , 另一方面需要立法的规范 。
业界探讨:
监管标准缺失下数字藏品行业将走向何方?
北青报采访人员了解到 , 数字藏品行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监管标准和规定 , 而相关主管部门也并未形成有效监管合力 , 导致了当下部分平台资质参差不齐 , 虚假宣传 , 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况屡见不鲜 。
针对数字藏品行业的乱象 , 数字藏品平台iBox相关负责人表示 , 数字藏品作为新兴行业 , 前景广阔但门槛较低 , 行业缺乏规范 , 且藏品质量良莠不齐 , 很容易因为少数平台的不合规行为导致行业声誉受损 。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表示 , 当数字藏品演变为“快销”式行为 , 就会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 , 产生种种乱象 , 由于目前市场机制还不够健全 , 一系列的交易乱象只会损耗消费者的信心 。 要强调数字藏品的原创性 , 可将数字藏品结合知识产权认证 , 用实际的产品价值以及其衍生出的稀缺性来支撑数字藏品的价格 , 促进文化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良性互动 。
实际上 , 数字藏品市场的乱象 , 已经引起有关监管部门的重视 。 今年4月26日 ,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3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 , 明确提出要杜绝NFT金融化风险 。 今年4月 ,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发布《关于规范数字藏品产业健康发展的自律要求》 , 提出抵制无序炒作 , 引导合理预期 , 平台和发行企业应对数字藏品合理定价 , 避免过高定价 , 防止出现严重泡沫 。 6月30日 , 近30家机构联合在京发起《数字藏品行业自律发展倡议》 , 反对二次交易和炒作、提高准入标准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共识 。 据悉 , 参与各方涵盖文旅产业专业机构和协会、文化央企、IP机构以及蚂蚁、腾讯、百度、京东等互联网科技公司 , 是目前行业覆盖方最广的自律公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