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作文怎么写( 二 )


这个阶段的准备状况直接影响着作文的质量好坏 。本文谨就议论型材料作文的解题和立意谈谈教学体会 。
一、议论型材料作文的解题和立意,必须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的作用,多角度挖掘材料所蕴含的意义,千万不能理解到一点意义就据以立论 。材料往往有多义性,它总在说明一个主要意思的同时,附带着好几个层次不同或角度不同,但与其或多或少有点关系的意义 。
比如材料一:鲁有执长竿而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 。横执之,亦不可入 。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
遂依而截之 。这则材料至少蕴含着四个意义:1、自诩见多识广的经验主义要不得;2、轻信盲从可悲;3、要善于思考,多角度思考;4、探索真理需要持之以恒,积极进取 。
这是我们从老父的言和执竿者的行等角度观察思考而得的 。所以,阅读材料,进行解题和立意时要广开言路,要尽可能罗列出材料所含有的全部意义 。
思路越开阔,分析的角度越多侧面,立意的余地就越大,立意的准确性就越高,要使立意深刻和新颖,也就有了基本保证 。又如材料二:乌鸦兄弟俩同住一个窝,有一天,窝破了个洞 。
大乌鸦想:老二会去修的 。小乌鸦想:老大会去修的 。
结果谁也没去修 。后来洞越来越大了 。
到了严寒的冬天,乌鸦兄弟俩都蜷缩在破窝里哆嗦 。大乌鸦想:老二一定耐不住,它会去修的 。
小乌鸦也这么想 。结果,窝被吹到地上,两只乌鸦都冻僵了 。
这则材料的意义也不只一个 。如果我们抓住其中一个意义就以为理解了,就以为可以据此立意了,那就很盲目 。
这则材料有这样几个意义:1、小洞不补大洞吃亏;2、懒惰没有好结果;3、不能存有侥幸心理;4、人需要协作精神;5、自强自立才能创造幸福生活 。但第1项意义偏题,全文主旨不是告诉我们要从小洞补起 。
第2项意义,主旨接近了,但欠深入,只停留在表象上 。第三项意义,与第2项意义差不多处于同一层面,没有深度 。
只有第四、五项意义才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本质特征 。我们只有打开思路,一一列出材料含有的意义,才能进行浅层意义和深层意义的甄别以及新异意义和陈旧意义的筛选 。
二、议论型材料作文的解题和立意,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各种含义后要明辨关系、紧抓要点,作为提炼论点、明确中心的出发点 。明辨关系、紧抓要点的内容之一是:明辨方方面面的社会关系,考虑社会需要 。
例如材料三:九四年一月十八日,杭州东河岸边二百余人围观惊呼有人落水 。河中一少女时浮时沉,危在旦夕 。
这时,一位老人跳入河中奋力救起落水少女 。当人们寻找他时,他已悄然离去 。
后查实,老人名叫李征儒,退休工人,现年八十四岁 。我们在正确把握住材料的两个内容要点:“社会存在‘公众冷漠’现象”和“世上不乏热心人”之后,就要舍去其一,留下一个,确定其为立意依据 。
这时,我们就要考虑当前社会所需要的是激浊扬清,歌颂成绩,针砭时弊,需要反映我们时代的主旋律,万众一心建设四化,众志成城振兴中华,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只是阳光下的阴影 。换言之,成绩是主流,失误是支流 。
我们理应偏好于“歌颂”,确定“世上不乏热心人”为立意依据 。依据这个要求来解题立意,可以使我们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学生避免情绪偏激,弥补认识不足,保证立意的正确性 。
明辨关系、紧抓要点的内容之二是:明辨材料要素的主次关系,扣住重点,剔除枝蔓,以相对集中思维,避免头绪混乱,干扰立意 。如材料四:琳衡·德穆特是马克思家的女佣人,也是马克思一家风雨同舟的战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