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名弘,字季,一字次卿(《西京杂记》记载),齐地菑川人(今山东寿光南纪台乡人),为西汉名臣 。
其少时为吏,牧豕海上,四十而学,谨养后母 。汉武帝时期,先后二次被国人推荐,征为博士 。十年之中,从待诏金马门擢升为三公之首,封平津侯 。先后被任为左内史(左冯翊)、御史大夫、丞相之职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公孙弘于相位逝世,谥献侯 。
公孙弘是西汉建立以来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为西汉后来“以丞相褒侯”开创先例 。其在职期间,广招贤士,关注民生,并为儒学的推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曾著有《公孙弘》十篇,现已失佚 。
西汉名臣公孙弘生平简介
折叠初徵博士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公孙弘出生于菑川国薛县 。公孙弘年轻时曾在家乡薛县做狱吏,后因触犯法律而被免职 。失去职务的公孙弘没有了经济来源,于是到海上去牧猪 。
汉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年),因通晓《诗》、《书》而闻名郡国,并与公孙弘同龄的贾谊被征为博士,一年之中升迁为太中大夫之职 。虽然汉文帝喜好刑名学家之言,然而在贾谊一系列的建议下,文帝亦开始慢慢的尝试任用一些儒学之士,并且初设一经博士 。
汉文帝后元五年(前159年)以后,四十余岁的公孙弘拾起书卷,于不惑之年开始学习《春秋》杂说,并最终选择《公羊传》研习 。汉景帝时,专门研究《公羊》的博士胡毋生因年迈回到家乡齐地教书,公孙弘曾多次向他请教学问 。
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冬十月,武帝下诏要求朝堂及郡国二千石以上官员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在这次举荐之中,时年六十岁的公孙弘以"贤良"之名被菑川国推介给长安朝堂 。公孙弘来到长安后,遇到同被举荐,且以研究《诗》而闻名的辕固,辕固当时已经九十余岁 。公孙弘出于对长者的敬重而不敢直视辕固,辕固因此对公孙弘说:"公孙先生,您务必要按照儒家思想来事君,不要歪曲自己的学术来投世人之所好!"后来,武帝派遣公孙弘出使匈奴,因复命之言不合武帝的心意,武帝认为公孙弘没有才能 。公孙弘因此称病,被免官后依旧回到家乡 。
折叠复徵博士
公孙弘赋闲在家的数年内,武帝推行的一系列新政因威胁到贵族的利益而宣告失败 。其后,武帝又多次下诏要求郡国举荐贤良文学之士 。在元光五年(前130年)八月的举贤诏下发之后,菑川国再一次推荐公孙弘赴京,公孙弘推辞说:"我曾经西入函谷关应天子之命,因为无才能而被罢官回家 。希望大家推选别人吧!"因为公孙弘学习《公羊》在郡国已小有名声,又曾恭谦谨慎的孝顺后母,在后母去世后更为之守孝三年 。故而菑川国国人一意推举公孙弘,公孙弘只好再次入京 。(《汉书·武帝纪》言元光元年五月公孙弘出")
公孙弘来到长安后,在太常官所待命 。武帝向众贤良发下制书策问天人之道 。公孙弘在对策中强调天子须身正,为百姓树立信义 。并提出"凭才干任官职,不听无用的意见,不制造无用的器物,不夺民时妨碍民力,有德者进无德者退,有功者上无功者下,犯罪者受到相应惩罚,贤良者得到相应奖赏"这八条治理百姓的根本方法 。又以"和"解释上古治世,言"仁"、"义"、"礼"、"智"为治国之道不可废弛 。最后以应"顺应天道"才是天文、地理、人事的法则作为对策结尾 。
太常遍阅一百余位贤良的对策之后,认为公孙弘的对策平平,无甚新意,便在向武帝上奏众贤良对策成绩时将公孙弘列为下等 。疏文呈上,武帝看过之后却将公孙弘之文提升为第一,并诏公孙弘入见 。武帝见公孙弘虽年迈却一表人才,便再一次拜公孙弘为博士 。令其在金马门待诏 。
- 西汉开国功臣周勃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周勃
- 第一名臣曾国藩 小时候刻苦读书的故事
- 西汉大臣张禹生平简介 西汉大臣张禹是怎么死的
- 西汉名帝汉文帝刘恒后宫的女人都有哪些
- 西汉将领公孙贺的儿子是谁 公孙贺的外甥都是谁
- 中国象棋的鼻祖是西汉的着名军事家韩信
- 公孙弘自认“沽名钓誉”
- 刘向的简介 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
-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西汉二司马人物简介 司马迁
- 一诺千金最早是形容西汉历史人物 一诺千金最早是形容西汉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