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隶书怎么写

1. 隶书怎么写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 。汉隶在笔画上具有波、磔(zhe)之美 。
所谓波,指笔画左行如曲波,后楷书中变为撇;所谓磔只右行笔画的笔锋开张,形如燕尾的捺笔 。写长横时,起笔逆锋切入如蚕头,中间行笔有波势俯仰,收尾有磔尾 。
这样,在用笔上,方、圆、藏、露诸法俱备,笔势飞动,姿态优美 。在结构上,有小篆的纵势长方,初变为正方,再变为横势扁方汉隶具有雄阔严整而又舒展灵动的气度 。
隶书对篆书的改革包括笔画和结构两个方面 。隶化的方法有变圆为方 。
变曲为直 。调正笔画断连 。
省减笔画结构等等 。其中以横向取势和保留毛笔书写自然状态两面点最为重要 。
横向取势能左右发笔,上下运动受到制约 。最终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笔法 。
而毛笔的柔软性以使汉字笔画产生了粗细方圆 。藏露等各种变化 。
还有字距宽 。行距窄也是其章法上的一大特点 。
2. 永恒用隶书怎么 永恒用隶书的写法在图片里面注意查收哦! 关于隶书的定义,近人吴伯陶先生一篇:《从出土秦简帛书看秦汉早期隶书》的文章中说道:“可以用这个字的本义来作解释 。
〈说文解字〉中解释‘隶’的意义是‘附着’,〈后汉书·冯异传〉则训为‘属’,这一意义到今天还在使用,现代汉语中就有‘隶属’一词 。〈晋书·卫恒传〉、〈说文解字序〉及段注,也都认为隶书是‘佐助篆所不逮’的,所以隶书是小篆的一种辅助字体 。”
其次究竟什么样子才叫隶,隶与篆又有什么样的严格区别,吴伯陶先生在上述的文章中又有所分析订定,这里再节录吴文中值得考虑的几小段 。吴云∶“小篆还保存了象形字的遗意,画其成物随体诘屈;隶书就更进了一步,用笔画符号破坏了象形字的结腹,成为不象形的象形字”(他有字形举例,可参阅原文) 。
他又说∶“小篆和隶书实际上是两个系统,标志着汉字发展的两大阶段 。小篆是象形体古文字的结束,隶书是改象形为笔画化的新文字的开始 。”
……“我们判断某种字体是否隶书,就要首先看它是否出现有破坏篆书结构失掉象形原意之处 。”(按∶下面重点符号是我加上去的) 吴先生经过仔细排比研究,得出那样的科学论据来,作为学术上篆、隶的不同定名的分野,自然是很值得重视的 。
不过我现在还有两个问题想要问,那就是∶一,篆书也不能够个个是象形字,一开始就有象形以外的许多字存在,因此,仅仅失掉“象形原意”似乎有些不够 。我的意思是说隶的破坏古文(“象形字”是一种字体的笼统名称,事实并非个个“象形”,例子甚多,不待列举),不仅仅是破坏象形而已 。
二,今天看到的从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和湖南长沙马王堆墓中出土的简帛书中发现其中字的结构有变篆体,也有未变 。用笔有圆有带长方的,那种字当时又称之为何名?这种“半篆半隶”的字形从秦昭襄王时代开始一直到西汉初(秦云梦简到汉马王堆帛书,吴文有详述可参阅)还存在,始皇帝以前,字还未有“体”的区别,可是到汉初,肯定那种字已经归入隶体,二者合起来考虑,那么对吴先生的区别篆体之名,是否有些矛盾了呢?事实上结构之变,光讲象形不象形,定然不够全面 。
我估计区别问题,在当时——在字体初变时一般人肯定还不太严格的,那种“蝙蝠式”的字形,大都随着新名称而名之——也称为隶,其中稍为保留些旧结构也是可以的 。因此我认为如果设身处地来推测当时的命名,和今天用学术研究来区别的命名是可以有些距离的,是无足为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