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 好妈妈不妨“懒”一点( 三 )


场景四:主动爬起来的宁宁
宁宁不小心踩在地上的小玩具上,结果一屁股摔在地板上了 。宁宁大哭起来 。
宁宁妈妈朝宁宁看去,估计也没什么大问题,就说:“哎呀,宝宝摔倒了?”宁宁故作委曲地说:“妈妈,这里很痛!”说着,宁宁指了指屁股 。
妈妈说:“哦,宝宝很痛,妈妈知道了 。是不是踩到这只小鸭子才摔倒的?”宁宁看了一眼地上的小鸭子,点了点头 。
妈妈接着说:“宝宝踩到小鸭子了,所以把屁股摔痛了 。那以后走路要小心一点,知道吗?”宁宁听了,点了点头 。
这时,妈妈笑着说:“妈妈知道,宝宝是个勇敢的孩子,自己站起来好不好?”宁宁高兴地站了起来,然后又去玩了 。
懒妈妈标志行为四:
积极归因 给孩子提供自我负责的机会
宁宁妈看到孩子摔得不严重,就不去伸手扶孩子,这样的妈妈看起来好像很懒,连伸手的力气也不费,可是,懒妈妈的心思都在积极归因上面 。懒妈妈用语言引导孩子客观地面对事实,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并帮助宁宁积极归因,知道是自己犯了错误,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不小心而负责,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爬起来 。
专家点评:
尊重孩子的发展 做智慧的“懒”妈妈
宝宝的出生,给全家带来惊喜,更给妈妈带来自豪与使命感 。“勤”妈妈事无巨细,心甘情愿代替孩子做任何的事情,无论这件事情是否是孩子能力所及的;“懒”妈妈,人懒心不懒,看似放松,实则是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与孩子的天性,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所以“勤”妈妈诸多看似爱的表现,实质上是对孩子的一种否定与伤害;“懒”妈妈看似宽松放纵的状态下,是对孩子的一种信任与尊重,是对孩子的真爱 。
“勤”妈妈越俎代庖 看似爱实则害
“勤”妈妈对孩子一切包办代替,把自己的关注完全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导致孩子缺乏自己的成长空间与自主能力,实则是伤害了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 。
“勤”妈妈让孩子多了一份依赖,少了一份独立与自信
豆豆的妈妈包管了孩子的一切,从小到大孩子已经习惯于这种模式,可是当豆豆离开妈妈,独立去面对的时候,却已经丧失了自我生活的能力,这样过于依赖让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感受到了无助、恐惧,同时孩子的内心因为自己的“无能力”而感受到一种否定与自卑,从而内心逐渐形成不太自信的孩子 。
随着体格的快速发展,孩子的身体活动能力逐渐成熟,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的独立活动空间 。例如天天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渴望,渴望不断地去独立尝试做新的事情,可是这种渴望却让妈妈解读为自己的一种被需要,使宝宝产生不满情绪,泯灭了孩子的好奇心,把探索的兴趣扼杀掉,从而纵容了孩子的依赖性,让他们无法从生活中获得战胜挫折后的自信 。
“勤”妈妈管理过细过严,让孩子丧失自我管理的能力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身体发育的高峰期,身体各方面的快速成长,需要全面的营养加充足的活动 。诺诺的妈妈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理由,多次中断孩子充满乐趣的尝试 。而且诺诺的妈妈一直扮演着一个权威的角色,对诺诺进行不间断的指令,而就孩子的天性而言,对所有权威的服从都伴随着压抑与不快,都会形成内心的冲突——孩子当然不会对这个问题有这么清楚的认识,他只是经常感到不舒服,觉得做什么事都不自由,长期下去,孩子会变得不听话,没有自控力,不自信,笨拙而苦闷 。一个被管制太多的孩子,他会逐渐从权威家长手下“听差”,变成自身坏习惯的“奴隶”;他的坏习惯正是束缚他、让他痛苦的桎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