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刚|【惜奇堂】致大维德爵士:收藏,是终其一生不倦的热爱( 四 )


·故宫文物首次走出国门
在大维德的运作下 , 1935年以故宫藏品为核心展品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于1935年11月28日至1936年3月7日在英国皇家艺术院伯灵顿展厅正式展出 。

▲大维德与中国随展组成员开箱点交文物
这次大展不仅使故宫735件宫廷文物精品第一次走出国门 , 而且它也成为西方中国艺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

▲大维德与中国文物专家唐惜芬在检查文物
这是第一次全球中国古艺术品空前的盛会 。 此次展览的规模超过了所有前期在伯灵顿组办的其他国际艺术展 。 引起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强烈震撼 。 有关这次大展 , 中英双方都出版了展览图录 , 发表了大量文章 。

▲被选为此次展览组煤瓷器的宋官窑玉壶春瓶
选出艺术珍品1022件参展 , 其中有735件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宫廷文物精品 。 这次展览被称为「伟大的展览」 , 西方人开始重新认识中国艺术 。

04
辗转千里·不忘初心

江苏人曹昭成书于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的《格古要论》 , 这本书彻底征服了大维德 。 使他下决心将书中阐述的中国传统文人雅士所追求倡导的「收藏鉴赏理念」、「研究考证方法」与「精神品味」介绍给西方世界 。

▲铜扣白瓷盘/河北曲阳定窑/北宋或者=金代(约公元一0八六·一一二七年)/直径18.4厘米/大维德爵士藏品·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赞助东方学院
大维德爵士不单是一位品味卓越、眼光独到的收藏巨擘 , 同时也是一位对艺术教育极为注重的人 。 除了不断组织艺术展览、学术研讨和出版研究文章外 , 他一直渴望在伦敦大学创办一个中国艺术研究中心 。 早在1931年 , 他就开始为东方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Studies) 提供临时讲师的资金赞助 。

▲定窑印模/河北曲阳定窑/金代(约公元一一八四年)/素烧白瓷印模/高5.4厘米/直径二一.九厘米/大维德爵士藏品·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这份热情最终使伦敦大学的中国委员会从庚子赔款中提取了部分资金作为固定的教席薪酬 , 提供给中国艺术与考古课程 。 随后 , 叶兹教授(W.P. Yetts)被任命担任该职务 , 在他的积极管理和组织下 , 世界上第一个中国艺术与考古系正式诞生了 , 拥有完整的教学大纲与课程、学位和毕业证书 。

▲黑褐釉壶/中国北方磁州窑系/金代(公元一一一五-一二三四年)/高二四.八厘米/大维德爵士藏品·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浩劫后热爱不减半分
因“珍珠港事件”的影响 , 大维德爵士曾于1941年被日本人逮捕 , 在上海关押9个月后 , 他患上了肌肉萎缩症 , 尽管日后的生活要依靠轮椅 , 但他仍不断地去远地旅行 , 寻找好物 。

·捐赠全部藏品
为了让世人欣赏到中国陶瓷的精美 , 大维德计划捐出自己的全部藏品!

▲乾隆御制诗青瓷盘/浙江杭州官窑/南宋(公元一一二七-一二七九年)/直径18.5厘米/大维德爵士藏品·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20世纪50年代初 , 大维德决定向伦敦大学捐赠他的图书馆与全部藏品 , 伦敦大学选定了布鲁姆斯博瑞的乔顿广场53号的一处楼房作为这些捐赠品暂时的存放处 , 取名“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并于1952年6月正式开放 。 这栋小楼成为无数学者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瓷器爱好者的伦敦朝圣之所 。

▲钧瓷莲口盆拖/河南禹县钧台窑/明代(约公元一三六八-一四三五年)/直径21.2厘米/大维德爵士藏品·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佳话永不灭
在1964年大维德去世后 , 大维德基金会仍然在迎送这络绎不绝的的参观者 。 不过 , 到了2007年 , 因为无法解决的财政困难 , 基金会迫不得已在2007年12月31日宣布关闭 。 眼看这批经历100多年的重要文化遗产面临无处可去的窘况 , 在香港富商何鸿卿的慷慨赞助下 , 大英博物馆得以接手这批旷世珍藏 , 并从2009年开始在新建的展厅中永久性展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