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怎么写( 二 )


此诗起、承两联失粘:“征蓬”句当仄起而用平 。但象这一类平仄失粘的情况,在唐人律绝中,亦属常有,算不得什么问题,甚至被后来的论诗者视作律绝的一种变体 。
2. 使至塞上的改写文.(200字以上)不要网上的,自己写的 改写 王维诗《使至塞上》 时近黄昏,漫天飞舞的黄沙渐渐平息了,戈壁滩上一望无际,天与地之间是如此的辽远广阔,人行走在天地之间是多么的渺小.我不禁感叹起来:“啊,啊,啊!”“哪来的乌鸦?”边上的车夫,戏说.“一时之间,我想不出什么适当的语言来形容此时此刻的感动.”摸摸头,我不好意思的说. 自然是伟大的,它深邃无言,却在它宽广的怀抱之中孕育世间万物,笑看人间你争我夺,尔虞我诈,任繁华归于平静,看平地又起纷纭…… “远处的烽烟直指向上,烽火的起点就是我们此行的终点吧!”主人淡然道. 我顺着主人的眼神看去,忽然发现眼前竟是一幅画. 遥望远处烽火的直于天地的宽广形成一幅绝妙无双的图画,越发显得天地无垠,也只有在这塞外才能感受这雄浑奇丽的壮观的景象吧! 回首来时路,又是一幅画.一条大河向远处奔腾咆哮,一轮夕阳羞红着脸颊留恋在身后.那直与圆,那黄与红,那奔腾与静止,咆哮与静谧不正是万古轮回里最永恒的对立之美吗? 我们主仆完全被这千古奇观震撼了,呆呆地望着这天与地,直到黑暗湮没了我们的双眼,那一刻,我似乎看到主人一路上紧锁着的眉头舒展开了,饱含悲愤的双眸中多了份释然.是啊,在伟大的自然面前,人世的纷争又算得了什么呢? 。
3. 《使至塞上》写的是什么内容 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
1、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
2、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3、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4、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
扩展资料: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方面——写景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里说的那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