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孩子怎么写( 四 )


4. 2016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第一,读书要尽早开始 。孩子6、7个月大的时候,能坐稳了,就可以开始读书给孩子听了 。你可能觉得,这么小的孩子能听懂我读的是什么吗?其实这个时候,不是为了让孩子听懂,而是要把书和愉悦的感觉联系起来 。比如,你可以给孩子读唐诗或者三字经,孩子能体会到中文的音韵之美,就能坐得住,以后也会更愿意看书 。很多家长可能会发现,虽然孩子根本听不懂,但是却很愿意听,听的时候也会盯着书看 。时间长了,提到“书”,孩子就会感觉很开心,自然就喜欢读书了 。
第二,书的选择也很重要,家长一定要选那些符合孩子认知能力的书 。有些育儿专家说,在孩子的眼里,书没有简单或者难的概念,给孩子读什么都行 。但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它只适用于机械记忆,比如背诵唐诗、三字经之类的 。无论背的是什么,孩子自己都不理解是什么意思 。但是读书是涉及到认知理解的,一定要选跟孩子理解能力相近的书 。你想啊,咱们上学的时候,听课听不懂还犯困呢,孩子当然也不愿意看一些看不懂的书 。所以,刚开始给孩子选书,一定要选那些故事性比较弱,句子比较短,容易理解的书 。如果有洞洞书、立体书之类,需要孩子动手的书那就更好了,这样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
第三,要限制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和内容 。动画片的声光效果好,对孩子肯定有极强的吸引力 。适当地看一些高质量的动画片,对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是有一定帮助的 。但是,现在已经有很多研究证明,看电视的时间太长,影响的不只是视力,更会减少孩子的词汇量,缩短注意力的持续时间,甚至会造成他们长大后更富攻击性 。所以,这篇文章建议,3岁以下的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不要超过半个小时 。而且家长可以给孩子多看英文的动画片,因为孩子本身在日常生活里,使用中文的比例已经很大了,多看英文动画片,也能让他们从中学到点英语的表达方式 。
另外,想让孩子看电视不那么上瘾,还有个好办法 。就是家长在选择的时候,最好选那些有对应画册的动画片 。比如孩子很喜欢看唐老鸭,家长就可以买一套唐老鸭的画册,这样在看书的时候,孩子也能接触到他喜欢的卡通形象,对电视就不那么着迷了 。
第四,给孩子读书时,要声情并茂,互动演示 。首先,声情并茂是读书的最基本要求,你的声音一定要富有感情、抑扬顿挫,否则孩子怎么会喜欢听你读呢?其次,在书里出现一些不容易解释的动词时,家长要想办法“演”给孩子看 。比如看英文画册的时候,读到“I love your top side”,就可以摸摸孩子的脑袋,读到“I love your bottom side”,可以摸摸他的屁股 。孩子明白后,在你读到“I love your hair and eyes”时,就会很配合地去摸头发和眼睛 。
其实除了这些之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是最重要的 。每天给孩子读半个小时书,听起来好像很容易,但其实是个体力活 。你看,不停地说半个小时的话已经口干舌燥了,而且读的书往往还要翻来覆去地读,坚持下来是很需要毅力的 。
我们来总结一下,怎样才能让孩子爱读书呢?第一,读书要尽早开始,别管孩子听不听得懂,只是为了让他对书产生兴趣;第二,家长要选那些符合孩子认知能力的书;第三,要限制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和内容;第四,给孩子读书时,要声情并茂,互动演示 。最后,要记住,在孩子养成读书习惯的那段时间里,家长的坚持也特别重要 。
5. 急需一篇小学老师要求同学家长写的关于教育孩子的文章,大约1000 关于教育孩子的一些体会教育孩子是一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工作”,孩子的天性不同、生活环境存在差异,教育的方式、方法自然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一种模式可以套用,如何教育孩子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孩子的习惯及“四心一兴”(即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心和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生活、学习习惯.习惯是潜意识的反应,形成习惯的话,就会自动反应.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快车道.现在的孩子都比较活泼、开朗、极其贪玩,而且兴趣也很广泛.对电视、电脑的热情极高.阻止是不现实、不可能的,我与小孩约定:作业没写完,不允许打开电视、电脑,在作业完成的前提下,可以有选择的看电视节目、玩电脑,但时间要有限制.同时,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家长应以身作则.为了孩子,家长也应该戒掉电视瘾,少玩电脑,特别是电脑游戏,更不能在孩子做作业时玩,因为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儿童教育家孙敬修先生曾说: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孩子的头脑是计算机.他形象地告诫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家长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因此,作为家长,放下电视,和孩子一起看看书,搞一些体育活动,聊一聊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来说是终身受益的.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一个人的脊梁骨,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尊心,他终生都不可能站立起来,你透过语言的批评和表扬对他根本没有意义,那你还教育什么?如果一个孩子有自尊心,他就不甘人后,开始收敛自己的行为,开始观察别人怎么看他,他才会去想他是否给他人带来困扰,他才会去自己奋斗.自尊心是一个人的精神的源头.自尊心可以通过家长平等、尊重、无条件的爱、鼓励、表扬等手段培植起来的.一个有自尊心的孩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或几个人(可能是父亲,可能是母亲,也可能是爷爷奶奶或者是老师)站在他的背后,无怨无悔地爱他、无条件地接纳他、承认他、鼓励他、表扬他,让他找到了一种叫做自我价值的感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孩子做事情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我能够的状态.同样做一道题目,有自信心的孩子的潜意识立刻进入一种“我能够”的状态,他的思维焦点马上进入分析的程序,找出条件和结果的联系,很快就做出来了.对于一个没有自信心的孩子来说,他总觉得我记性不好,我不聪明.他的头脑根本没走进题目,他只是停留在题目表面,感受的是这个题目给他带来的压力、痛苦,然后他就开始想:谁出的这道题,出它干嘛,老师为什么出这种破题.你说怎么能做出题目.所以自信心如果培养起来了,孩子做任何事情就会进入一种状态:他会不断地发展他的能力,不断地汲取知识.孩子的能力自然就培养起来了.其实智商不是遗传的,如果孩子被灌输的是我很聪明,他就朝着我很聪明的方向去发展;如果孩子被灌输的是我很笨,他就按照我很笨的方向去发展,所以智商是一个后天的文化输入的结果.一个孩子在学校没有学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自信心,他没有办法开通他的心智状态、心智系统来学习.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责任心是孩子透过自己的行为对其它人的快乐与幸福的影响而产生的对自己行为的自律.很多家长从来没有教过孩子负责任,而当孩子不会做事情了,家长就开始愤怒了.对孩子来说,他在课堂上打闹,老师生气,他根本就没关心别人怎么反应,他内心里缺乏最基本的责任心.培养主动进取精神.一个孩子的生命是不是沿着向上的方向发展,这是起决定作用的.一个孩子到底学了哪些知识,根本无关紧要,因为知识在不断地更新,关键是孩子要有向上奋斗的这样一种状态.主动进取精神是从小被父母鼓励出来的.培养学习兴趣.一个孩子能够努力地学习,与其说他有多大理想,真的不如说是学习给他带来了快乐.当学习能够引起生理上的快乐反应的话,我们把它叫做兴趣.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一个孩子会长久稳定地做让自己痛苦的事情.当我们要孩子用意志力逼着自己做痛苦的事情,然后他做不到,家长开口了:你怎么这么没毅力,这么没出息.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当孩子的神经连接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没有找到快乐,是早期错误输入的结果,是错误练习的结果.我们要想改变的话,唯一的方法是在孩子头脑中重新做个链接,让孩子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找到快乐.如果家长在辅导自己孩子的过程中,觉得很烦,孩子也感觉不到快乐,那么这种家长的教育方法绝对是错的,这种教育方法只会让孩子更加讨厌学习.望采纳,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