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的古诗怎么写( 二 )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
译文:
【敕勒歌的古诗怎么写】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
蓝天下的草原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敕勒歌》的诞生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的北朝时期 。由于漠南地区当时主要是敕勒人聚居的地方,他们把漠南一带成为“敕勒川” 。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齐时敕勒人的鲜卑语的牧歌,后被翻译成汉语 。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
后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
3. 敕勒歌古诗的作者 敕勒川
敕勒川,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 。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尤以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歌辞大气磅礴,粗犷雄放,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千百年来成为妇孺皆知的名句 。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1] 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 。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著的一致好评 。对它的学术研究,时至今日也经久不衰 。
4. 敕勒歌 古诗描写的是哪一个少数民族的场景 鲜卑、敕勒族
《敕勒歌》的作者相传是东魏开国皇帝高欢的部将斛律金,公元546年东魏权臣高欢玉壁一战(《敕勒歌》在此时诞生)时,鲜卑族在以山西中、北部为中心的统治时间已近150年 。公元534年,高欢建立东魏(北魏由此分裂为东魏、西魏,西魏于次年即公元535年在今西安建都)后,自任大丞相,虽然将都城设在今河北临漳县的邺城,但其统治中心仍在山西(高欢的大丞相府设在晋阳,其址在今山西太原市南) 。在此近150年的时间里,敕勒族与鲜卑族大融合,共同生活在黄河以北以山西中、北部为中心这块土地上 。公元546年,高欢率兵十万从晋阳南向进攻西魏的军事重镇玉壁(在今山西南部稷山县西南),折兵七万,返回晋阳途中,军中谣传其中箭将亡,高欢带病强自设宴面会大臣 。为振军心,他命部将斛律金带头作一首能表现鲜卑、敕勒族民族性质的歌曲 。斛律金即作《敕勒歌》,并带头领唱,高欢也随之附唱,遂使将士怀旧,军心大振 。《敕勒歌》也因此在军营中广传,留传到今 。
5. 古诗敕勒歌是什么内容 敕勒歌北朝乐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