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边就作逐字逐句的解释,并在解释后译成现代白话,供读者评点 。就“之”字而言,有多种解释,在这里应作句首虚词,无实际所指 。
“白”字在这里应解释为说明、陈述、告知、表白,如果是下级向上级或长辈说明情况,应该是“禀报” 。“阿史”,即司马懿谦称 。
因司马懿曾任丞相府长史,又为督军御史中丞 。“阿”字即对长史的谦称,也就是司马懿说“我”的意思 。
连起来看,也就是: 阿史( 我)。如果把“之白阿史”四个字连起来解释,就是,阿史( 我向你) 禀报 。
“病”: 即( 我) 病了 。“转”“( 你 ) 交 待 ( 给 我 的),“差”: 差 事 。
“未”: ( 我) 没能( 完成)连起来看,即是: “( 我) 病了,( 你) 交给( 我的)差事,( 我) 没能( 完成)。”“皆”: 全 部 ( 资 料)。
“列”: 陈 列 。引 申: 放在,放置在 。
“曹尚书”: 指曹 ( 爽) 尚书 ( 那里)。“之白书法”: 以书写的方式向你禀报 。
如果把这十七个字连起来解释应该这样来理解:“阿史( 我向你) 禀报,( 我现在有) 病,( 你) 转( 交给我的差事),( 我) 未( 能完成),全部( 资料都放在) 曹尚书( 那里),( 特) 书写( 此条),( 向你)禀报 。”然后,在此基础上,原作者脑洞大开,脑补了这样一个内容:”为了不和曹爽正面冲突,魏正始八年( 247 年) 司马懿称自己有病,不问政事 。
就在此时,吴兵分三路来攻 。曹爽十分无奈,又很害怕,只好派人请太傅司马懿,说是商量紧急军情 。
司马懿推说有病,难以入朝 。曹爽没有办法,只得求小皇帝曹芳下旨,曹芳便将有关战事情况下旨转交给司马懿,想让司马懿分析军情,拿出作战方案 。
当小皇帝曹芳催问此事时,司马懿便写此便条回复 。这张便条,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阿史病转差贴》,其内容就是前面讲到的: “阿史( 我向你) 禀报,( 我现在有) 病,( 你) 转( 交给我的差事) 【这个差应该从括号里出来】,( 我) 未( 能完成),全部( 资料都放在) 曹尚书( 那里),( 特) 书写( 此条),( 向你) 禀报 。”
这与史籍记载是完全相吻合的 。史籍上是这样记载的,当曹芳下旨召见太傅司马懿来见时,司马懿回复说:“一切军情委托曹大将军处置,等我病体稍好一些,再去朝见 。”
此后,曹爽多次派人拿着诏书去见司马 。
3. 《我眼中的诸葛亮和司马懿》怎么写 诸葛亮与司马懿《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和司马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物,这两个人不仅是两国的重臣,而且都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艰苦的奋斗和卓越的贡献,可是作者对他们的评价却迥然不同,一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师表的楷模;一个是老谋深算,暗藏杀机,阴险毒辣的典型 。
其实他们两人都是封建社会忠实的维护者,他们所处的时代,所受文化的影响,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却有惊人的相似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处在同一动乱时代,都经历那个动荡时代残酷的考验,并在那个时代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卓越的智慧 。
诸葛亮181年诞生于琅琊,司马懿179年出生于河南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司马懿仅比诸葛亮大两岁 。诸葛亮死于234年,享年53岁,司马懿死于251年,享年72岁 。
一个跟随刘备多年,一个伴随曹操数载,可谓生在乱世不为乱世所迷,身伴枭雄不为枭雄所惑 。两人都受儒家文化影响,都推崇儒家文化,走的都是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路子 。
深谙世道,处世沉稳,办事老练,深思熟虑,智慧过人 。都非常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都会巧妙的掩饰自己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