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再不济,有特殊情况,还有列车员可以寻求帮助,是不是非要挤乘客的座位权呢? 这些问题,其实不过是一个问题:道德行为,不是膜拜的神龛,应该是力所能及的温暖 。几站路,让一让,又何妨?但几小时的路程,高价买的车票,也要逼着被人让这就过了力所能及之槛,让座这种小小的美德行为,就成了成本高昂的义举 。
凡人可以效仿小善,英雄才会?大义凛然 。说起来同样是让座,但动车上的让座,显然不是人人可以轻易借鉴的小善那么简单 。
动车上应该让座吗?姑且先将这个问题搁臵不议 。这些年,为了提倡让座,大家都是蛮拼的:上世纪的时候基本是道德说教,再不行就小喇叭广播;十多年前,发现了谴责的力量,鼓动着大爷大妈们扇耳光、?坐大腿式强行索座;再然后,地方部门尝试以地方立法的姿态,罗列出请或罚各种强制手段,于是让座这件事,似乎从主动让成了?必须让 。
但其实,好像也没有任何一种调查或逻辑能证明,这些年在让座上的努力,果真就多大程度推进了让座美德的蔚然成风? 拒绝和老人挤着坐动车被指责,这是道德泛化之祸 。有人担心,拒绝让座,会让公德斯文扫地,会让社会风化粗鄙不堪 。
然而有意思的是,在动车拒让座事件后的网络调查中:一方面是九成人支持女孩的拒绝行为,另一方面是五成左右的人愿意主动或被动让座 。看起来,这是很分裂的一件事,但实际上,恰恰是民意理性的彰显:在价值认同层面,民意褒扬了让座的美德行为;但在权利尊重层面,拒绝让座同样不是丑事一桩 。
动车上拒让座,谈不上什么错,更犯不着之责 。我们能做的,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能让就让,不让也请待之谦和 。
7. 2017年上海高考作文是什么 每年高考,语文科目的作文题总是聚焦全社会目光 。
今年的“预测”,同样引起热议 。对此,大学汉语学科教授、高中语文教育专家有何看法? 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语文高级教师管维萍:包含“必然”、“偶然” 如果从作文题目出发进行解读的话,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思路 。
生活是可预测的吗?若可预测,则包含着必然性;若有变数,则指向偶然性 。由此,学生可以就生活的必然、偶然展开思考 。
题目中还写道,有的人乐于接受,有的人不以为然 。这就是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视角,引出不同的生活轨迹 。
年轻人怎么想的呢?其中的空间不小 。今年的题目,延续往年,既大气又温和,又有理性空间 。
对学生而言,既能引领学生思考生活,关注自己,也把视线更加扩大,有哲学意味 。无论从题型、难度还是对思维品质的考察,对我们高中教学有很好的引领和契合度 。
例如,进一步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加深对身边世界、甚至对宇宙的关注 。
8. 2017年上海春考语文作文 2017上海春考作文题目 :
有人说:“我走过许多地方,有寒冷的,有温暖的,有崎岖的,有平坦的……但没有哪一片土地不值得我关注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
提示1 地方——写的感悟要和地方有关
提示2 每个地方的各自特点——文章要突出特点,从里面找也可以,自己感悟到的也可以
提示3 但没有哪一片不值得关注 ——都值得关注——平凡的地方有不平凡的特征
提示4怎样的思考——议论文
再看给出的四个特征
寒冷 温暖 崎岖 平坦
两两对应,前两个是气候环境,后两个是地形环境
这是作文不是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