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中华门”的牌匾传了几百年,工人摘下后,才发现背面还有3个字

大江大河孕育了华夏5000年上下的文明,其中有一条著名的河流叫做秦淮河,“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朝诗人杜牧记载的就是秦淮河,而在“中华门”前后也有秦淮河径流横贯东西。城墙|“中华门”的牌匾传了几百年,工人摘下后,才发现背面还有3个字
文章插图
“中华门”中包含了中华二字,这道门也如同国家的门面,历史悠久,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曾经它还有过很多名字,“中华门”还是民国二十年(1931年)的时候改的,当摘下匾额的那一刻,人们愕然地发现这块匾额后面还有三个大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中华门的意义和价值在冷兵器时代,国家总会筑起高墙作为重要的军事防御,城墙的坚固与否直接关系到了江山的安危,中华门也就是这样的历史时期诞生的,它是朱元璋亲自监工的产物,同时也拥有“固若金汤”的称号,当时的建造工艺落后,可是这座城墙经历了600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屹立不倒。城墙|“中华门”的牌匾传了几百年,工人摘下后,才发现背面还有3个字
文章插图
“中华门”是历史遗留的财产,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作为重要的防御基地,它的城砖上还写满了各式各样的铭文,其结构复杂,保留完整,有“天下第一瓮”的美誉。这是一个“目”字形的城墙,结构特别,世所罕见,不管在军事、文化、历史领域,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华门的前世今生而“中华门”一开始不叫这个名字,在明朝的时候它还叫做“聚宝门”,关于这个聚宝盆还有一段传闻逸事,话说当年明太祖修建城墙的时候国库空虚,当时的沈万三却已经富可敌国,明朝的城墙有很多沈万三也出力了。同时,朱元璋还借用了沈万三的“聚宝盆”放在中华门镇邪,本来说好的是:“三更借,五更还”,谁知道后来有借无还了。城墙|“中华门”的牌匾传了几百年,工人摘下后,才发现背面还有3个字
文章插图
不仅如此,“中华门”还是明清两代的“国门”,因为中华门是皇城的正南方向的城门,南面朝阳,自古以来还有一个南面为尊的说法,作为皇朝的城门,同时也被视为“一国之门”。它的重要性,从当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后,立即就把这道门改名换姓就能看出,这是一个政权的象征,和代表,1644年,顺治帝入京之后,也迫不及待的将这道门改了个名字。其实在明朝的时候,为了彰显一国的雄风,“中华门”也改名叫做“大明门”,是一个国家的门面象征,李自成当年急着想改名,但是没改成,顺治帝入京后,又将原来的“大明门”改成了“大清门”。王朝等级森严,文武大臣的轿撵路过此地时,他们必须下车,走侧门过去,而只有皇宫里的皇帝、皇后太上皇才能名正言顺从这里过去。城墙|“中华门”的牌匾传了几百年,工人摘下后,才发现背面还有3个字
文章插图
大清经历了200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也慢慢走向了衰亡,最终在1912年彻底灭亡,民国成为了当时的主要政治势力,民国初年,“大清门”被改成了“中华门”,也正是这次改名,人们才摘下了城门上的匾额,发现了它反面的三个字。 摘下匾额,发现三字大清门上的那块匾额材料特殊,十分难得,经过大家商议,不如就用这块匾额,然后在它的背后再刻上“中华门”三个字,这样既不影响整体美观,又能节约成本,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认可,等到动工的时候,就派人摘下匾额。城墙|“中华门”的牌匾传了几百年,工人摘下后,才发现背面还有3个字
文章插图
可是摘下匾额一看,“大清门”是背后已经写过字了,而且是“大明门”此时大家豁然开朗,原来不仅仅是如今的人这在改名的时候这么想,原来大清当年也是这么做的,时隔200多年,古人的智慧与今人的之智慧相撞。不过,这块匾额已经写满了字,那边不能再用了,而是重新做了一块挂上去,而原先的那块匾额珍贵无比,自然也不能随意丢弃,于是放在博物馆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