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农怎么写( 四 )


德国作曲家及风琴家 。一六七四年开始与当时在维也纳颇负盛名的克尔(j,kas-par kerl)学习风琴与作曲 。
同时是维也纳皇家教堂的副风琴师 。一六七七年任职埃森纳赫(eisenach)宫廷风琴师 。
次年五月赴埃福(erfurt)任普雷第格教堂(pred-gerkirche)风琴师 。一六九0年至一六九二年任职斯图加(stuttgart)宫廷风琴师 。
一六九二年至九五年任职哥塔(gotha) 。一六九五年之后 , 任职纽伦堡圣塞巴都教堂(st.sebaldus church) , 一直到逝世为止 。
4. 卡农是谁写的 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 , 原意为“规律” 。
【卡农怎么写】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 , 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 , 最后的一个和弦 , 它们会融合在一起 , 永不分离 。缠绵极至的音乐 , 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 。
卡农是一种曲式的名称 , 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 。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 , 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 , 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 , 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 , 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小节 , 重复达廿八次之多 , 可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 , 丝毫不会感到单调 。
能御简如繁 , 作者可说已臻化境 。作者是德国人 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 , 曾是巴哈的老师 。
不过有人说是当时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 , 为了售出此曲而冒称是当时享有盛名的帕卡贝尔的作品 。最出名的卡农是十七世纪德国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海贝尔 ,  1653-1706)的卡农 , 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调卡农) 。
因为有一部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电影配乐 , 这首曲子便广为人知 , 《我的野蛮女友》同样也在场景中运用了这首作品 。这是个德国作曲家 , 但德国实在很难让他产生如此美丽的灵感 。
这是作者在意大利威尼斯时写的音乐 , 用了回旋曲曲式 , 有无穷动音乐的元素在里面 。而这个音乐之所以在所有卡农里面特别有名 , 因为它带着一丝意大利式的忧伤 , 甜蜜宁静的忧伤 。
说起卡农 , 真的可以称为是世上最好听的音乐之一 。先不说那回旋的曲式 , 单是那起伏的节奏 , 就已经让人心潮澎湃 。
更是被后世无数的音乐家所采用和改编 。比如我喜欢的《Canon Groove》和丸子的《爱你卡农》等等 。
从古典到现在 , 我相信只有真正的天籁才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以下一段转自香港某音乐网站 , 作为对这篇小资料的补充吧: 卡农并非曲名 , 而是一种曲式 , 字面上意思是「轮唱」 , 简单的讲 , 就是有数个声部的旋律依次出现 , 交叉进行 , 互相模仿 , 互相追随 , 给人绵延不断的感觉 。
最出名的卡农是十七世纪德国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海贝尔 ,  1653-1706) 的卡农 , 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 。Gigue是吉格舞曲 , 不知道它跳起来是啥样子 , 我印象里有人说它是一种Circular Dance 。
帕海贝尔擅长演奏风琴 , 是当时最伟大的风琴作曲家 。巴哈的兄长就曾是他的门下学生 。
帕海贝尔穷毕生精力所写的教会音乐 , 在今天已少有人听 。人们谈到巴洛克时期著名的作曲家时 , 他很少被排上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