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发神谶碑》(图17)又名《天玺纪功颂》或《吴孙皓纪功碑》 。东吴天玺元年(276年)立石,此碑笔意在篆、隶之间,结体以圆驭方,势险局宽,下笔处如斩截,纵画垂针出锋,世称“倒韭叶”,气势雄伟奇恣,是面貌独特的书法作品 。
《谷朗碑》(图18)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字体,笔画已去波挑,但楷书的笔法尚未成熟 。《禅国山碑》(图19)为篆书,笔法浑厚,结法与隶法有相通处,也是很有特色的篆书 。
西晋因禁止立碑,流传丰碑巨碣较少,著名碑刻《郛(fú)休碑》、《任城太守孙夫人碑》、《齐太公吕望表》、《枳杨阳神道阙》、《大晋皇帝三临辟雍碑》等,都是工整的隶书 。《大晋皇帝三临辟雍碑》因出土较晚,字画清晰如新刻,可看到当时隶书的用笔面貌 。
西晋禁止立碑,墓志因此逐渐兴起,和南北朝的墓志不同,它实际是放在墓中的小型墓碑 。西晋墓志著名的有《晋管洛墓志》、《成晃碑》、《贾充妻郭槐柩铭》、《左□墓志》、《荀岳及妻刘简训墓志》、《王浚妻华芳墓志》、《石定墓志》等,其书风和晋碑刻都是强调方棱挑法的隶书,其中《王浚妻华芳墓志》气势雄浑较有特色 。
隶书到东汉,已臻登峰造极阶段 。此后碑刻隶书过分追求波挑的装饰性,变潇洒自然的挑脚为棱角整齐的挑法,波势趋向方直,起笔强调方截,千篇一律,因此精美多姿的汉隶走向末路 。
这种定型化的隶书到魏、晋,更是江河日下,另一方面简约省便的楷书兴起,这样楷书取代隶书就成了必然的趋势 。三国、两晋时期留存到今天的墨迹大都是写经、简牍和残纸 。
流传有绪的书法家墨迹,是西晋陆机写的《平复帖》 。《平复帖》(图20)的字体属于章草,它和出土的汉晋简牍章草很相似,虽然纸质疲敝,字有伤缺,但仍能看见用笔的挺健和朴拙的风格 。
西晋著名的写本有新疆出土的两种《三国志》写本残卷,书法在隶楷之间,捺笔滞重,有朴拙的风格 。此外如元康六年(296)《诸佛要集经》残卷,书写风格和《三国志》残卷相似 。
新疆罗布泊古楼兰遗址曾发现一批墨书的残纸和木简,残纸中有西晋永嘉元年(307)和永嘉四年的年号,这批残纸当是西晋至十六国的遗物,其内容除公文文书外,还有私人的信札和信札的草稿,书体除介乎隶楷之间的楷书外 。罗布泊出土的木简中,年号最早为魏景元四年(263),最晚为建兴十八年(330);木简有楷书、草书、章草、行书等,是研究魏晋书法的重要资料 。
魏晋著名的书法家有锺繇(yáo)、卫觊(jì)、卫瓘、卫恒、卫铄、胡昭、韦诞、皇象、苏建、索靖、陆机等 。我们主要介绍一下锺繇和卫门书家 。
一、锺繇(151—230)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东)人,魏明帝时官至太傅,世称锺太傅 。锺繇书法学习曹喜、蔡邕(Yōng)、刘德升 。
他博取众长,擅长隶书、楷书、行书 。对书法的章法和结体有深入周密的研究 。
其书法的艺术特点是:巧趣精细,茂密幽深,自然天成,无雕琢气 。其楷书笔法和结体上带有浓厚的隶书气息,风格古朴,被历代奉为楷模 。
被北宋《宣和书谱》誉为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锺繇与东汉张芝,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为书中四贤;又同王羲之并称锺王 。
锺繇书法真迹未传下来 。
【篆书崔怎么写】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