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州桥的拱石是如何联结的 赵州桥简介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 。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 。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
赵州桥距今已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 。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 。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8次 。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 。他在报告中写道:
“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现在河床下约70-80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 。石共五层,共高1.58米,每层较上—层稍出台,下面并无坚实的基础,分明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 。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见水,所以除非大规模的发掘,实无法进达我们据学理推测的大座桥基的位置 。”
为了保护赵州桥,上世纪末在赵州桥东100米处新建的桥梁,其结构还是沿袭赵州桥,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数量增加到一边5个 。
2. 《桥》作文里石拱桥的样子怎么写 《桥》
桥的形状从古至今都在变化,但我家乡的石拱桥始终一样!虽然这座桥知名度不高,但它始终在我心中浮现……
我的家乡在乡村,乡村里非常需要水,但是屋子里不像我们有自来水,于是就要到河里打水,可又不方便,于是就建了一座石拱桥 。石拱桥由上百块石砖砌成的,由于时间过长,长了一层青青的苔藓,但别有一番风趣哩!乡村的人都称它为“震乡之宝”,桥上无不是一块块的缺陷,现在我把这座桥拿出去比,真的好丢脸,但我仍然以这为荣!小时候我在那玩的时候,让我留下了永恒的一段记忆 。有一次,我让父亲带我去钓鱼,父亲抱着我来到河边,他让我在旁边玩,我本来在船上的,结果被虾扎了一下屁股呢!现在,只要我回家乡常常到那去玩,远看像一个人在弯腰捡东西,近看是鱼虾的乐园!现在,石拱桥越来越“老”了,可人们嘴边还挂着:“那个桥下有鱼虾!”作为这里的人,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但我更加要感谢这座桥,白天它让人们能够喝到水,晚上让小鸟有了归宿,给禾苗给予水分让它们茁壮成长 。虽然他毫不起眼,但又有谁知道它给这个乡村带来了多大的帮助 。
作为武汉人,我爱武汉,更爱我家乡的石拱桥,和它的风貌!
3. 【卢沟桥的11个石拱为什么不对称 石拱桥是我国传统的桥梁三大基本型式之一.石拱桥这一体系,又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乃是千百万座石拱桥中杰出代表之作.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达而长足发展,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桥,可为历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座古桥,能经得起天灾战祸的考验,历千百年而不坏,不仅是作为古迹而被保存,而且仍保持其固有的功能不变,可以称作奇迹.当然,还应归功于历代的辛勤修缮,这类修缮活动又往往是出自民间的爱桥护桥,这一社会风尚,在我国桥梁史上,有不少故事,是值得传颂的.我国素有多桥古国之誉,这种史的观念和数量上的概念,以及有实物可按的直觉印象,都是为理解中国石拱桥所须涉及到的知识面.如果抽掉这些生动史实,则不仅内涵空虚,一两座孤立的躯壳,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其次,石拱桥在我国桥梁发展史上,出现较晚,但它一经出现,便得到迅猛发展,即在1880年近代铁路公路桥梁 工程技术传入中国以后,它仍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结合现代的工程理论和新的建筑材料,取得了更大的发展.本文所介绍的两座桥,赵州桥已历时一千四百年,卢沟桥雄踞在湍流奔突的永定河上,也经历了近七百年,它们都称得上雄伟坚固,迄今仍保持着初创风貌,可以通行重车,在中外石桥中是罕见的.赵州桥敞肩式的创造,早于西方七个世纪,它们之所以能够经久不坏,说明设计与施工是符合科学道理的.再如赵州桥的浅基础、短桥台,不少现代工程师表示惊叹,因为经过多次地震洪水而屹立无恙,这决不是偶然的,唐张嘉贞的《石桥铭序》中所云:“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一评价,几乎和二十世纪工程界学者异口同声,技术高超,于此可见.本文在大量史实中,用“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来概括古代石拱桥技术上的成就,这是古今中外桥梁以及任何建筑物所一致追求的目标,在六世纪初,我国的能工巧匠发挥智力,大胆创新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是值得自豪的. 再次,跨水架桥,意境之美,雕琢装饰,千姿百态,也是体现我国审美观的一种民族传统.建筑不论大小,工艺必须精益求精,如同一幅画图,不许有一处败笔.自从石窟造像盛行,古代石工,都有一套过硬本领,都具有一定的美工水平,赵州桥的栏板,卢沟桥的石狮,都以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这也是中国石拱桥在艺术方面一个可贵的传统,对于现代石拱桥装饰也还存在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的石拱桥,在古代有一定的成就,在今天仍有发展的前景,过去有用的东西,今天仍在起着作用,因此,它是一份可珍贵的遗产,显示着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我们在现代桥梁事业中,必然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也叫大石拱桥,座落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清水河上.它不仅是中国第一座石拱桥,也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座石拱桥.唐代文人赞美桥如"初云出月,长虹饮涧". 这座桥建于隋朝公元605年至618年,由一名普通的石匠李春所建,距今已有135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和8次地震的考验,却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 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桥身长50.82米,宽9.60米,大拱的净跨度长37.37米,拱高7.23米.他考虑,为使桥面坡度小,将桥高与跨度呈1:5的比例,这样既便于行人来往,也便于车辆通行;拱顶高,又便于桥下行船.他又在大拱的两肩上,各做两个小拱,使得整个桥型显得格外均衡、对称,既便于雨季泄洪,又节省了建筑材料.其结构雄伟壮丽、奇巧多姿、布局合理,多为后人所效仿.李春设计的桥面坦直,共分三股,中间走车马,两旁走行人,不仅可使秩序井然,且又能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可见,在1300多年前,在技术十分落后的情况下,一个普通石匠李春有这样高超的技术,实为难能可贵. 李春选用的石料和石料砌法技艺与众不同.他采用长方形石料,每块重约一吨,在1350多年前的隋朝,李春在没有起重机和吊车的情况下,运这么重的大石头是何等的艰辛.这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可见李春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和代价! 李春带领其他工匠,将石料各面部凿有细密的斜纹,使石块相互咬合扣紧.全桥由28道独立的石拱纵向并列组成.他想,这样可以使每道石拱圈各自独立负荷载重,又便利于修缮.为了加强各拱圈的连接,他又采用9道铁梁贯于拱背之上,接着用腰铁嵌入拱石之间,使桥能"奇巧固护,用于天下". 最后,李春又组织能工巧匠,在桥面的两侧石栏杆上,刻有许多精美的古典雕刻艺术,图案细腻,刀法苍劲有力,雕刻灵变,各种鸟兽龙腾虎跃,欲飞若动,形象逼真,堪称隋唐时代雕刻艺术的佳作.这种拱上加拱、"敞肩拱"的新式桥型,这样的布局,采用这样的巨形跨度,构成这样的优美的造型,是李春在世界上的首创.在欧洲,14世纪才出现法国泰克河上的赛雷桥,但是,比中国赵洲桥晚了700多年,并且早已被洪水毁坏无存.所以,李春造的赵州桥是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唯一尚存的时间最长的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