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2021年,我们要向余秋雨敬礼!

老子|2021年,我们要向余秋雨敬礼!
文章插图

著名学者:余秋雨
75岁,老不老?
曹德旺,75岁,他说,自己“还很年轻”,要工作到100岁。
任正非,75岁,他还在指挥着18万名员工,纵横驰骋于全球高新领域。
褚时健,75岁,他从头开始,再次创业,9年后成为"中国橙王"。
原来,75岁,真的还很年轻!
2021,农历辛丑年。
丙戌年的余秋雨75岁。
75岁的他,还在攀援两座名分极高的神秘山岗。
这一年,余秋雨提炼出了一辈子的积淀,把他对传统文化的终极性思考,总结并分享了出来。
悠悠5000年,在中华文化的最深处、发源地,在余秋雨的笔墨下,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神秘风光——
这两座神秘山岗,一座是《老子》,一座是《周易》。
老子|2021年,我们要向余秋雨敬礼!
文章插图

秋雨在上海
4月:余秋雨完成了30年的准备,于是,有了《老子通释》
2021年4月,余秋雨消失了许久后,终于发声,而且,这一声震耳发聩。
他说:“《老子》和《周易》是中华文化的思维起点,我毕生都在阐述中华文化,因此年年月月都密切相关,迟早都要‘通释’。”
对余秋雨而言,这就像是圆梦。天天看云,总得到云上去看看,天天看山,总得到山上去看看。
天天读《老子》,时刻受到《老子》的浸润,所以,余秋雨说“迟早都要‘通释’”。
但是,《老子》太宏大,哪怕余秋雨自己已经研究了30年,也只能仰视。他在《老子通释》的“序言”中写道:这是“做一个规模不小的试验。”
3个月过去了,实验已经证明,余秋雨的尝试成功了。
他的《老子通释》得到了读者的认同,就凭这一个连接销量就超过了1.3册。在他的解读下,《老子》正以大家能够接受和亲近的姿态走进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心中。
显然余秋雨在4月的答读者提问,就预示了他在解读《老子》之后就会注目《周易》。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带回家
7月:余秋雨收回了看向中华文化最深处的目光,于是,有了《周易通释》
老子|2021年,我们要向余秋雨敬礼!
文章插图

清华大学校训
余秋雨真是一个奇迹般的存在。
你或许不信,现在这个社会还真的有不上网、不用手机的文化人。余秋雨的日常,就是关起门来过着最平静、最古典的日子。
在全民防疫的日子里,他把目光投注到了比《老子》更深远的时空,在古典的最古典处,在“群经之首”《周易》里,余秋雨找到了安放心灵的神秘故土。
老子|2021年,我们要向余秋雨敬礼!
文章插图

余秋雨走近《周易》的路径与其他人都不同。
他是以毛笔为杖,用点、横、撇、捺贴近古籍、贴近生命。余秋雨不只一次地书写《周易》,他最满意的是行草版的《周易录》,因为这种书写最契合《周易》精神。
余秋雨认为,《周易》在内容上没有其他典籍那样细密谨实,所以可以简梳自由点,但是,《周易》又是一种规范,不能够随意发挥,所以,他选择了行草。
老子|2021年,我们要向余秋雨敬礼!
文章插图

《周易》的核心精神是“变”,《系辞传》:“生生之谓易”。东汉郑玄作《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学《周易》,就是要懂得变化之道,才能从容应对未来。
但是,《周易》太深奥太艰涩了,被誉为“华夏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读不懂”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