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故宫零废弃”的示范意义

_本文原题是:“故宫零废弃”的示范意义
日前,故宫博物院举办“故宫零废弃”导游培训宣讲会 。在“零废弃办公”推行一年多时间之后,这一项目开始倡导导游和游客的参与 。推行“零废弃游览”,其目标就是在游客和公众广泛参与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科学精细的废弃物管理方式,持续追求“将填埋/焚烧处理的垃圾减少至无限趋近于零” 。作为全国闻名的标志性文化机构,故宫身体力行追求“零废弃”目标具有巨大的示范效应 。媒体的持续关注报道,使“零废弃”、垃圾减量的理念得以广泛传播 。年均1900万游客的亲身体验,也可以带动更多人树立起环保思想观念,改变他们的日常行为 。
“零废弃”远不是喊喊口号、走走形式就能实现 。它既要发动全体工作人员、导游和游客自觉参与,也要全面、全程推行科学、精细、实用的废弃物管理方式,还要充分采用先进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再生技术 。在这些方面,故宫的实践经验和工作模式,对于全国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都具有借鉴意义 。此外,作为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故宫打造“零废弃博物馆”还具有国际意义,将对世界范围内的博物馆产生积极影响 。
【故宫|“故宫零废弃”的示范意义】在故宫等企事业单位积极行动的同时,垃圾减量还应该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 。相关行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国家政策的制订实施,乃至在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顶层设计上,都应该更加重视环境保护 。事实上,这方面的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住房城乡建设部的数据显示,2020年底,我国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已经覆盖7700多万个家庭 。还有数据显示,自2017年起,我国垃圾处理相关企业总量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再生资源行业的从业人员超过1800万人 。这些数据都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社会的一个缩影 。
当然,从全国范围内的情况来看,垃圾减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相关工作也繁重而艰巨 。笔者曾经外派比利时工作,该国在垃圾处理方面的技术和能力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水平,在很多方面可资借鉴 。在当地,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回收、处理和再利用,都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
在日常生活中,超过90%的居民都参与严格、细致的垃圾分类,生活垃圾的处理也科学高效;可生物降解的厨余垃圾用于堆肥处理,以获得农业和园艺用肥;不可生物降解的厨余垃圾进行焚烧,获取热能和电力 。这些能量最终以热水、蒸汽、电能等形式用于生产生活 。纸张、塑料制品、玻璃、金属制品都可以在粉碎或熔铸后被再利用,园艺垃圾则经过粉碎和脱水后制成木材制品用于建筑、家具制造等领域 。
垃圾处理相关行业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全民参与,它所达到的组织化程度、所具备的科技含量和经济价值,都符合一项现代化经济产业的衡量标准 。与这种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确实还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不但像故宫这样的文化机构应该自觉追求垃圾减量甚至“零废弃”目标,其他生产经营性的企业机构,也应该自觉革新组织模式、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以实现垃圾减量和碳排放减量 。
“故宫零废弃”项目的工作成果还有一个直观的标志 。日前,故宫慈宁花园内展出了一座《福牛辞“旧”》雕塑,使用的原材料就是回收的废弃物 。这座雕塑给人们以启迪 。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到底是污染环境、恶化生活空间的垃圾,还是增进人类福祉的再生资源,甚至成为给人力量与美的感受的艺术品?其中的区别,就看是否有文明理念的指引,是否有科学技术的应用 。这种“废与宝”的关键性分野,最终将影响到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这些看似宏观而遥远的课题,其实离日常生活并不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