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汉族是怎样借用旮旯这个词的呢?又怎样把它由表示重要的居住地的词,演变成一个表示边远小地方以至角落的呢?我想从我们现实生活的一些词汇演化过程,推测出过去演化的情况 。例如,我们原本郑重地称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为国际友人、外宾、外国人,后来,外国人越来越多,民间就称他们为“老外”了 。旮旯一词的演变也应该符合这个规律 。开始,阿勒泰语系某旅人来到汉地,问他们从何处来,他们自然说某某格勒 。后来,来的人多了,都说是来自某某格勒 。时间长了,就演化为不发达的鲜为人知的边远、偏僻的地方,语音也打趣地变为“旮旯” 。
青岛话中旮旯词义的演化
青岛话中,“旮旯”的第一个义项也是指偏僻的角落,如“墙旮旯”、“山旮旯”,意即墙角和山的偏僻处 。“炕旮旯”略有不同,它是胶东半岛农家火炕边那块供人走动的地方,是腿脚必经之地,并不偏僻,只是光线太暗,眼睛不太容易注意罢了 。
与权威辞书诠释不同的是,“旮旯”在青岛话中还被当成动词用 。如果你到鞋匠那儿去修鞋,他正忙着,就会对你说:“把鞋先放这儿,你到别处去‘旮旯旮旯’吧,一会儿再来!”大概意思是,反正现在闲着没事,你随便到什么地方去转一转,逛一逛!
“旮旯”成了动词,许多说法就应运而生了 。如将搬弄是非散布流言飞语的行为说成是“旮旯淡话”,把一些拐弯抹角硬拉扯上的亲戚叫成“旮旯亲戚”,将一些互不关联的事理穿凿附会到一起叫成“胡旮旯”等 。
更有意思的是,“旮旯”在这里从动词又重新返回了名词,也就是从前面说的“转一转”又演绎成画个圆圈叫作“画个旮旯”,用铁丝弯个圆圈也叫“圈个旮旯” 。
青岛话中还有一个与“旮旯”同音异义字不同的词,叫“尕落” 。前面经常加一个“小”字,“小尕落”意即“小小的东西” 。在西北方言中,“尕”就是“小”的意思 。
江淮方言
旮旯 江淮方言泰兴话中的词汇 。(角落 。因音义皆同,现多写成“角落”,会意字,意为9个太阳才能照到的地方 。地方小,且偏僻也称“角落头”、“隔落头”)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