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书法界“拼命三郎”王友谊,曾一天临摹一刀纸,真正写出正大气象

篆书|书法界“拼命三郎”王友谊,曾一天临摹一刀纸,真正写出正大气象
文章插图

6月中旬,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委员,原北京平谷区书协主席王友谊先生去世,享年72岁。王友谊先生从艺50余年,创作作品近万件,获国家专业大展奖30余次,2012年获“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
篆书|书法界“拼命三郎”王友谊,曾一天临摹一刀纸,真正写出正大气象
文章插图

王友谊先生去世了,但我们应该记住这个当代篆书的标杆人物。说其是当代篆书的标杆人物,并不是说他的成就有多高,而是他所彰显出来的篆书气象应该说具有绝对的代表性。
王友谊先生一直提倡篆书的“正大气象”,那么什么是篆书的正大气象呢?应该是彰显秦之前金文体系的质朴与厚重,最主要的还是西周时期大篆的丰富性。我们完全可以从王友谊先生的笔下看到这种让你无法言喻的大篆境界。
王友谊先生涉及的层面以时间跨度来说是很大的,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西周时期的金文、东周时期的简帛书、秦汉金文,乃至清中晚期的大篆均有涉猎,我所说的仅仅是大篆体系。
除此之外,王友谊先生还研习汉代摩崖隶书、北魏时期碑版楷书及宋元时期的行书。种种脉络贯通起来,形成了王友谊先生独具面貌的篆书气象。
篆书|书法界“拼命三郎”王友谊,曾一天临摹一刀纸,真正写出正大气象
文章插图

从他的作品来看,我们看到他所表现的主体是大篆,但是无论是用笔还是造型能力均是一种融合,很大范围上的融合。他的大篆根基在西周,但是汉代摩崖的恣肆用笔参入到他的表现中,北魏时期的碑版及宋元的行草书带给他的是用笔上的无拘无束、信手拈来。
篆书|书法界“拼命三郎”王友谊,曾一天临摹一刀纸,真正写出正大气象
文章插图

“采百花蜜酿一家香”是王友谊先生的创作座右铭。他也一直强调,临摹要精准找到你想要的东西,临摹不是简单描摹,而是要学会汲取与变化,最主要的是临摹能否为你所用。
王友谊先生用自己的实践体现出大篆的各种可能性,突破了大篆的种种藩篱,构建了只属于他自己的大篆“正大气象”。
篆书|书法界“拼命三郎”王友谊,曾一天临摹一刀纸,真正写出正大气象
文章插图

我一直感佩于先生对于大篆的研究及创作方法。我们知道,大篆的学习难在用字。金文体系浩如烟海,从目前的金文出土资料来说,我们都很难有准确的认证标准。
王友谊先生说,对于大篆的文字要“敬畏”,尽量避免错误的产生。尽量避免,就是说由于佐证资料的限制、字法的多语境等原因难免会错误。他所说的意思是尽量不要写错字。他是如何保证自己的大篆尽量不出错呢?
篆书|书法界“拼命三郎”王友谊,曾一天临摹一刀纸,真正写出正大气象
文章插图

【 篆书|书法界“拼命三郎”王友谊,曾一天临摹一刀纸,真正写出正大气象】他总结了用字的四种法则,这在他的文章里有专门的介绍,简单来说,就是在用字上秉承“六书”原则,也就是说既有且存在争议的字要尽量以殷商甲骨文与西周时期的文字为准,如果没有的字要严格遵照“六书”的用字法,且需要“配置”新字也要遵循“六书”的原则去组合,新字一定要保证文字的时期性与语境的准确。
篆书|书法界“拼命三郎”王友谊,曾一天临摹一刀纸,真正写出正大气象
文章插图

当代书坛,大篆书法创作虽然表面看起来还算不错,但内在却存在着种种问题,比如对大篆的经典范本研究不够,很多作者 “剑走偏锋”; 很多作者仅仅是拼凑字形,集字成作品;文字知识的匮乏导致作品的硬伤频频出现;跟风现象严重,很多作者抄袭现有的作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