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项|“曲项向天歌”的“曲”念几声百人团有28人答错,蒙曼还不错( 二 )



曲项|“曲项向天歌”的“曲”念几声百人团有28人答错,蒙曼还不错
文章插图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对于简单的诗歌和小短文,采取了全文标准拼音的做法。即便是他们的老师本身不欣赏这一首《咏鹅》,也根本不对它进行任何内容方面的解读。这也不要紧,学生只要还在学拼音,老师必然会领着他们照着拼音,将原文读上多遍。所以能把“曲”字读音搞错的人,必定不是“普通人”。不过,还有一种情况,可能也会导致学生们弄错“曲”字的读音,那就是南方一些还在用方言教学的地区。一些南方人习惯讲家乡方言,小学老师上课有时候也不讲普通话。这种现象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是有可能的,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在城市里应该不多见了,可能在比较偏远的地区还有这种现象。不过假如是这样的话,他们要怎样学习拼音呢?

曲项|“曲项向天歌”的“曲”念几声百人团有28人答错,蒙曼还不错
文章插图

那么,只剩下最后的一种可能了,那就是《诗词大会》栏目组,为了节目的效果,故意设置了这样的“百人团”高手出错的环节,逗我们玩儿。之前在网上,见过一些针对“百人团”水平的讨论。有网友提出一个疑惑,他说:为什么“百人团”不找汉语言文学学校的学生、老师,或者找专业的编辑和诗人来参赛呢?这样的话,就不会出现很多匪夷所思的低级错误了吧?然后马上就有人反驳道:如果那样操作的话,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了,这节目还有什么看头呢?的确如此,故意找一些水平参差不齐的选手,才能使“对抗”达到戏剧性的效果。当然,题目也不能出得太深,考虑到全国观众的“实际水平”,所以出题只能在中小学课本的范围之内。否则普通观众看不懂,就不会有收视率了。结语“百人团”就应该错漏百出,一来既可以增加节目的戏剧性,二来还可以让观众产生一种优越感,通过观看这档节目得到情绪上的满足。看,那电视上答题的家伙,连我都不如呢,还是我更厉害!

曲项|“曲项向天歌”的“曲”念几声百人团有28人答错,蒙曼还不错
文章插图

一档与诗词相关的节目,要想吸引到观众很难,因为受众本来比较小。所以为了收视率,偶尔制造一下效果是可以的。但是也不能弄得太频繁、太明显了,不然可能会适得其反。《诗词大会》对普及传统文化,还是有贡献的。不过节目组在注重舞台灯光效果的同时,也应当加倍注重节目内涵。当观众傻的话,就太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