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非遗法实施十周年,上海这个区打好这张“文化名片”提升软实力

实施|非遗法实施十周年,上海这个区打好这张“文化名片”提升软实力
文章插图

▲长宁区中小学生西郊农民画主题画展,2015年西郊农民画被列为上海市级非遗名录。
今年是《非遗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它不仅丰富了我国法律体系的内容,标志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走上依法保护的阶段,还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加强传承、传播具有极强的操作和指导意义。
7月23日,由上海市律师协会、长宁民俗文化中心、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长宁区委员会联合举办的“提升上海软实力、推动非遗产业化发展”论坛、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十周年活动在长宁民俗文化中心举办。
实施|非遗法实施十周年,上海这个区打好这张“文化名片”提升软实力
文章插图

长宁区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目前已有2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保护名录,其中国家级非遗名录1项(古陶瓷修复技艺),上海市非遗名录10项(沪剧、江南丝竹、法华牡丹嫁接技艺、木牛流马制作技艺、石雕技艺、传统戏曲服装制作技艺、撕纸、西郊农民画、面塑、根雕)
民建长宁区委主委、长宁区文旅局局长方雷表示,十年来,长宁区在非遗保护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并采取诸多有效的保护措施,如非遗普查、传承人的保护、非遗进校园、非遗在社区、以及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保护等,并取得了阶段成果。同时,作为“文化名片”之一的长宁非遗是文化软实力的蓄水池和资源库,长宁文旅部门将在夯实非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推进“旅游+非遗”融合创新、丰富非遗文化体验式传承的平台和方法、加强文商旅结合和联动上继续积极谋划和拓展。
实施|非遗法实施十周年,上海这个区打好这张“文化名片”提升软实力
文章插图

实施|非遗法实施十周年,上海这个区打好这张“文化名片”提升软实力
文章插图

▲长宁区级非遗蛋雕作品,由传承人李亚非创作。
实施|非遗法实施十周年,上海这个区打好这张“文化名片”提升软实力
文章插图

▲长宁区华阳路街道举办的非遗扎染制作体验。
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朱林海指出,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已初步建立,但在法律适用及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一些具体问题亟待解决。近年来,律协下属的会展旅游、文化传媒、知识产权等相关业务研究委员会针对旅游开发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产权制度、资本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结合等课题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非遗工作不能永久性地做抢救性工作,而是要让非遗变得更有活力,让我们的非遗作品变成商品,非遗文化转化为生产力。”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高春明在视频致辞中指出。
城市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手段促进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让古老非遗在新形势下焕发新光彩?旅游开发与非遗保护如何互相促进、实现双赢?在圆桌对话环节,上海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张黎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上海市非遗名录项目面塑代表性传承人张书嘉、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严洁红等就上述问题进行了交流,并对非遗保护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发表见解,并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作者:周渊
图片:长宁区提供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 实施|非遗法实施十周年,上海这个区打好这张“文化名片”提升软实力】*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