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家|清朝末年遭遇旱灾,晋商不赈灾,反而修戏园子,实际上是大智慧

隋唐时期,中国的晋商就开始发展,到了明清,晋商已经发展到了鼎盛。晋商的富裕程度在全国都能排得上名,真的是富可敌国。而晋商中最出名的,就是被称为“北方第一世家”的乔家,和 “中国儒商第一家”的常家。
一个家族倘若聚集起了大量的财富,那么周围的人就会眼红,那么这个家族就过不了安稳的日子了。但是晋商们却有很多办法来化解周围人的贪念,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常家|清朝末年遭遇旱灾,晋商不赈灾,反而修戏园子,实际上是大智慧
文章插图

清朝末年自然灾害频繁,据史料记载,光绪三年的时候,当时的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地持续几个月不下雨,天气大旱,也是30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大旱。农民颗粒无收,部分地区还遭到了蝗灾,把仅有的农作物都吃光了。
农民颗粒无收,所有人都没有粮食吃。人们生活都成问题,就会引发社会大动乱。旱情最严重的地方是山西省,这场灾情造成了山西近一半的人口,至少1300万人死亡。无数饥饿的百姓看见了周围的富人,肯定也会心生仇富的心态。杀富现象就会随时爆发。山西是晋商的老家,同时富商也最多。山西的贫富差距日益增大,这些富商随时可能被饥饿的百姓吞噬掉。
但这个时候,晋商却做出了一件难以置信的事情,中国儒商第一家的常家开始修戏园子,而北方第一世家乔家在大门口拴了几头牛。
常家|清朝末年遭遇旱灾,晋商不赈灾,反而修戏园子,实际上是大智慧
文章插图

全国都遭受了旱灾,晋商们也无法避免损失。常家常年和俄国进行对外贸易,每年向俄国出口茶叶二十万石。光绪三年旱灾的时候,茶叶也受到影响,产量不足,茶叶出口不到1万石,常家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但常家遭受损失后,却还花大价钱修起了戏园子。常家当时聚集了全家族的人,筹集了6万两白银,其中3万两用于赈灾,另外3万两用于修戏园子。
平时修个戏园子也就花费几千两,但常家竟然把修戏园子的预算提高到了3万两,未免太过于铺张。更离奇的是,一座戏园子,从开始到修建完毕,工期整整拖了三年的时间。这完全不符合常家一向节俭的作风。修戏园子的队伍中聚集了很多有经验的工匠。为何仍然被常家拖了工期呢?
常家|清朝末年遭遇旱灾,晋商不赈灾,反而修戏园子,实际上是大智慧
文章插图

常家的做法看似糊涂,实际上却显示出了大智慧。实际上旱灾以后,无业无业的百姓增多。而常家对于能来干活的百姓,都可以管饭。甚至有的百姓只要肯搬一块砖,常家就可以为他提供一天的饭食。平日里很难放下脸面的百姓,也都来到常家帮工。附近方圆十里内饥饿的百姓,只要能走路的也都来到常家,在戏园子内帮忙,也可以混顿饭吃。于是一座几个月就能完工的戏园子,活活被常家拖了三年才完工。这就是典型的“以工代赈”。
而乔家在大门口拴了几头牛,就表示如果谁家需要牛耕地,可以随时领走,不用给乔家任何报酬。乔家还在门口拴了几条恶犬,如果恶犬咬伤了人,乔家就会为这个人提供所有的医药费用、伙食。还为这个人提供一身新衣服。
【 常家|清朝末年遭遇旱灾,晋商不赈灾,反而修戏园子,实际上是大智慧】这就是晋商的智慧,既能给予百姓物质上的救助,还想方设法维护百姓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