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和春分饮食起居如何养生( 三 )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养生的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 。“春捂”得法,就会减少发病的机会 。
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未雨绸缪
医疗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 。比如感冒、消化不良,会在冷空气到来之前发病,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窒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 。因此,“春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冷空气到来之前的24-48小时 。
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 。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l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
昼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
春天的气温变化无常,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面对气温变化无常的春天,需随天气的变化加减衣服,昼夜温差大干8℃时是该捂的信号 。
7-14天恰到好处
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的回升总要减下来,如果减得太快,就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医学家建议,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减得过快有可能冻出病来 。
春分的节气养生与春季饮食保健
春分气象特点与养生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 。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这时太阳黄经为0度,太阳的位置在赤道上方 。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南北半球昼夜相等 。从这一天起,太阳直射位置渐向北移,南北半球昼夜长短也随之而变,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则与之相反 。
春分一到,雨水明显增多,我国平均气温已稳定在10℃左右,即气候学上所定义的春季温度 。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 。
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从立春节气到清明节气前后是草木生长萌芽期,人体血液也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此时易发常见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 。在此节气的饮食调养,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平衡膳食,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可以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必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本菜肴性寒偏凉,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时应配以蛋类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在思想上要保持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在起居方面要坚持适当锻炼、定时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进行调养,方可达到养生的最佳效果 。
春季宜多吃养肝补脾食物
春季饮食以平补为原则,重在养肝补脾 。酸味入肝,为肝的本味,若春季已亢奋的肝再摄入过量的酸味,则造成肝气过旺,必伤及脾脏 。脾又与胃密切相关,故脾弱则妨碍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甘味入脾,最宜补益脾气,脾健又辅助于肝气 。故春季进补应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养肝脾两脏 。
性温味甘的食物首选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麦;蔬果类则有刀豆、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等;肉鱼类则有牛肉、猪肚、鲫鱼、花鲤、鲈鱼、草鱼、黄鳝等 。人体从这些食物中吸取丰富营养素,可使养肝与健脾相得益彰 。
其次,要顺应春升之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尤其早春仍有冬日余寒,可选吃韭菜、大蒜、洋葱、魔芋、大头菜、芥菜、香菜、生姜、葱 。这类蔬菜均性温味辛,既可疏散风寒,又能抑杀潮湿环境下孳生的病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