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方法
一.界限分明型
这类型主张事先告诉孩子规则是什么,哪些事情不能做,并且给出很清楚的后果 。孩子可以自己选择,但是相应的也要承担这种选择带来的好的或者坏的后果 。
用这种方法的家长,最容易犯的让方法失效的错误有以下两种:
1、
没有提前预测问题、没有提前说好规则以及违反规则的后果 。比如你要去商场,最好能预见孩子会出现哪些状况并且和孩子沟通,而不要等孩子进入到场景下了再非常突兀的抛出惩罚,孩子就非常容易进入对抗状态,而且下次还是一样犯,最后孩子是因为害怕惩罚而暂停行为,并没有真正在内心建立起规则感 。这样未来很容易引起孩子撒谎躲避惩罚,惩罚的效果也会随着年龄越来越没用,还非常破坏亲子关系 。
2、
一旦违反一定要实施后果,否则家里的规则会越来越像可听可不听的“建议”,特别是,如果家里妈妈说违反了规则就要XX、爸爸回头心疼,或者说要求宝宝一套、父母自己又是一套(最典型的就是不准孩子大声哭闹,自己一骂起来嗓门儿比谁都大),那就完了,这规则意识建立起来就很难 。
二.柔性管教型
这一类型的方法,虽然也会告知孩子违反规则的后果,但是柔性管教并不愿意刺激孩子的羞耻感,而是注重练家长内功(控制情绪不要爆发),往往使用相对幽默轻松的方法,分散和转移孩子执着的注意力 。《游戏力》是很典型的这类方法 。
想用这种方法的家长要注意了:
1、你得能控制得住自己当下产生的各种情绪,用开心的、有趣的方法,将孩子从执念中带出来 。很多时候,家长自己这一关最关键 。我家云宝爸刚开始学了游戏力的方法以后非常兴奋,觉得这就是最适合爸爸的方法,结果遇到状况时,自己先上火了,哪里还顾得上想游戏 。所以这招不是普适的,天生脾气好、会另辟蹊径的、有幽默感的家长做起来无师自通,有些人就是怎么也学不会 。
2、当然,此条对年龄较小的宝宝,在很多情况下都适用 。特别是当孩子哭闹得太厉害得时候,先转移注意力,经常都是最佳选择 。不过我始终认为,在事情过后,家长最好能找个平静的环境跟孩子复盘一下,特别是1岁以上的孩子,否则糊弄过去的事情以后还是会再出现的 。
三.情感教练型
这一类型特别强调与孩子共情,理解他们出现问题和情绪的时候背后的原因,并且告诉他们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家长可以陪伴他度过这些情绪 。很多事儿,情绪解决了,问题也自然解决了 。
情感教练型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包括:
1、假共情 。有不少家长,学会了“我理解你”,然后把这句话变成了套路,其实自己内心没有真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嘴上扣一句“我理解你”,紧接着“但是……”就开始喋喋不休的教训孩子 。孩子是很敏锐的,你是真的理解,还是只是为了堵住他的情绪,孩子是分得清楚的 。这也是为啥有些人会觉得共情了没用 。
2、情感教练也并不是仅仅只共情就完事儿的,要真的学一些应对情绪的办法,比如上面说的把情绪画出来、用语言说出来,甚至用一些安全的方式发泄出来,都是可以帮助到孩子的 。
3、另外一定要记住,理解孩子的感受不等于可以宽容违反规则的行为,该坚持的规则还是要坚持!共情完了心就软了,原则没守住,那这个规矩是立不起来的 。
四. 助理陪练型
这一类型的解决方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主要由家长给出解决方案,到孩子稍微大一点以后,就要引导孩子自己寻找解决方案 。找办法的过程,一来可以帮助孩子冷静,二来还能给孩子掌控感,觉得主意是自己出的,遵守起来会更容易 。
- 鬼椒在家里如何自己种植
- 孩子内向好还是外向好
- 如何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 孩子牛奶过敏吃什么奶粉好呢
- 如何选购婴儿奶粉 这些误区不要闯
- 从体验中培养宝宝的感知力
- 性早熟的孩子能吃什么呢
- 孩子落地醒的原因是什么
- 香菜怎样长时间保存 香菜如何长期保存
- 如何挑选荞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