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大叔1万捡漏宋“新华字典”,卖了2600万,专家上门劝说:捐了吧

古董|大叔1万捡漏宋“新华字典”,卖了2600万,专家上门劝说:捐了吧
本文图片

相信很多读者小时候读书都会随身带上一本新华字典 , 毕竟小学认识的字不多 , 有一本字典随身携带可以识文解字 。 其实我国对字典的认知早在春秋战国就已经形成 , 著名的古籍《尔雅》就是一本字典 , “尔雅”二字就是解释语言方言的意思 。
而“字典”这一词语的形成 , 最初起源于《康熙字典》 , 在此之后《四库全书》也有部分字典的作用 。 在网上追溯 , 明朝的《永乐大典》以及宋朝的《礼部韵略》都是如此 。 而今天要讲述的故事 , 就与号称宋朝“新华字典”的《礼部韵略》有关 。
古董|大叔1万捡漏宋“新华字典”,卖了2600万,专家上门劝说:捐了吧
本文图片

都知道古董文玩有风险 , 其中水深淹死了不少人 , 许多人为之倾家荡产 , 但是也有人从中获益匪浅 , 这就是古董界的魅力所在 。 而江西的王先生对古董却非常感兴趣 , 家里做生意的他有一些资金供自己投资古董 。
作为门外汉的王先生 , 对古董一知半解 , 最多也就读了沈从文的《中国文物常识》 , 从中了解了我国古董文物的基本常识 。 但是正是这一点基础常识 , 让他改变了自己的后半生 。 2009年王先生家里生意不景气 , 为了缓解压力他不得不寻找其他法子 , 甚至想到了去古董行淘淘金 。
古董|大叔1万捡漏宋“新华字典”,卖了2600万,专家上门劝说:捐了吧
本文图片

逛遍了自家周遭的古董店却都没有入眼的物件 , 不是太假就是价格太高 , 这让王先生不由想到:要不去古董街逛逛 。 古董街可不像那些个标价明确的古董店 , 一字排开的两行摊贩 , 摊位上各种各样的老式物件 , 优势就是价格便宜可以讲价 。 但是同样也有很大风险 , 毕竟这里你可能淘到拿着突击步枪的兵马俑 , 也有可能淘到青花瓷的电视机 。
王先生就这样漫无目的逛着 , 直到他看到一个摊位上摆放的都是古书 。 众所周知 , 古董摊有个约定俗成的小秘密 , 如果摊位上杂七杂八啥都有 , 那大半没有几件真品 。 反之如果老板收藏的都是同一种类的物件 , 其中或多或少藏有宝贝 。
古董|大叔1万捡漏宋“新华字典”,卖了2600万,专家上门劝说:捐了吧
本文图片

王先生就看中了摊位上的一本书 , 上面用宋楷写着《礼部韵略》四个大字 。 不论是做工走线还是书皮都古色古香 。 但是摊主的开价却让王先生有点不能接受 , 开口要2万 。 王先生在询问来历后 , 从摊主支支吾吾的反应推断出 , 这本古书大多来自古墓 。
就这样在王先生的来回说价下 , 最终以1万元的价格成交 。 到手之后的王先生很快找到专家鉴定 。 专家在翻开书页之后就惊喜若狂 , 这本古书大概率是真品 。 果然在仔细检查后 , 专家告诉王先生这本书是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出版的《礼部韵略》 , 并且是毛晃的增修版 , 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 。
古董|大叔1万捡漏宋“新华字典”,卖了2600万,专家上门劝说:捐了吧
本文图片

随后专家建议王先生上交 , 还说可以为王先生安排上交途径和流程 , 并且许诺王先生会得到一定的经济奖励和荣誉锦旗 。 在王先生拒绝后依旧多次登门拜访 , 目的不出意料都是希望王先生捐了这本古书 。
古董|大叔1万捡漏宋“新华字典”,卖了2600万,专家上门劝说:捐了吧
本文图片

但是王先生却一口回绝了 , 这本古书他好歹花了一万元购买回来 , 如果上交自己的一万就打水漂了 。 随后王先生找到了拍卖会 , 在拍卖会场的安排下 , 以800万的起拍价格拍卖 。 很快这本南宋刻本《礼部韵略》就以2600万的天价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