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新|探寻建筑装饰奥秘 打造一座为城市而生的建筑奇迹( 二 )


杨建新|探寻建筑装饰奥秘 打造一座为城市而生的建筑奇迹
文章图片
幕墙团队运用146根拉索、462根拉杆及344根支撑杆,在拉索幕墙的空中“穿针引线”,织就了一张3200平方米的巨型索网 。全网有688个受力支点,一个支点至少需要反复测量3次才能完成定位,累计误差不得超过5毫米,每一个受力支点要精准定位,需要人工与设备的默契配合 。
杨建新|探寻建筑装饰奥秘 打造一座为城市而生的建筑奇迹
文章图片
幕墙测量小组运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放样、水准仪配合、以及3D扫描仪复测
“幕墙共有支撑杆有344个、耳板292个,在焊接支撑杆及耳板的时候会遇到扰度变形的情况,轻则反复焊接,重则拆了重装 。我们必须在空中虚拟定位玻璃的位置,通过全站仪去找每个受力点,采用钢丝线做辅助线,确保误差标准以内,如果超出误差值会导致拉索受力不均,容易导致玻璃损伤 。这个步骤费时一个多月,但值得庆幸的是,通过专业设备的复测全都在误差值以内 。”项目技术负责人鲍鹏鹏欣慰地说 。
最大的难度就是固定好拉索后装玻璃的过程,在一根平衡的巨网中,牵一发动全身的状态,随着玻璃的安装整体的变化量,会成比例地传递到末端的夹具上 。为了满足锯齿形的外观造型,项目团队优化了支撑杆及夹具,创新了一种“Y字形”支撑杆及角度可调节玻璃夹具,不仅统一了角度,还减小现场施工难度,极大的缩短了加工周期 。
建筑的整体外观成扭曲状,它的西立面采用双曲单元体幕墙,由865块不同的尺寸玻璃单元体组成 。为解决玻璃幕墙能顺滑的“服帖”于建筑大扭拧面上,项目团队联合公司幕墙中心自主创新出一种新的幕墙单元体系做法:将大量不同规格尺寸的平行四边形单元板块,拆分成普通四边形加三角形玻璃单元板块,进行不同角度的拼接,再通过单元板块上下部弧形连接件与主体结构完成不同倾角的接轨 。这种方式既能让材料下单化繁为简,还能满足外观扭拧的设计需求,破解了扭拧幕墙安装的难题 。
最小的玻璃板块只有0.05平方米,而最大的有10.27平方米,这种“化整为零”的办法,大大降低了异形玻璃的加工成本和安装难度,为项目建造降本增效 。
【杨建新|探寻建筑装饰奥秘 打造一座为城市而生的建筑奇迹】传统与科技结合艺术作品
杨建新|探寻建筑装饰奥秘 打造一座为城市而生的建筑奇迹
文章图片
项目造型复杂,无法通过CAD图纸表达完全,在项目的整体设计与实施中,BIM技术一直引领项目的推进
在献礼建党100周年的大节点前夕,施工进度也开始了“大进攻” 。为满足高标准的建筑设计要求,项目团队采用了多项新技术,极大缩短了整个项目的工期进度 。
幕墙BIM小组通过前期建模,分析出幕墙完成面与建筑结构的关系,调整分析模型与现实的差距,提前预判问题隐患,提醒施工过程中做好应对工作,即时纠偏,减少现场返工;幕墙中心结构计算小组进行受力建模及运算,确保方案的可实施化,再由项目设计负责人与厂家对接,进一步深化施工方案,满足施工要求;测量小组现场实测实量,根据建模输出尺寸进行基准定位及复核校准,确保了现场施工安装的准确性 。
项目以BIM建模为基础,集前期方案设计、施工可行性模拟分析、过程加工、排版下料、现场放线、施工定位、碰撞检测、竣工验收等各阶段信息 。使其形成互联互通的数据网络 。从拉索幕墙的基层到面层,通过BIM技术指引,每个点位都能做到精准定位,保证了索结构幕墙的完美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