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界的重量级人物,民国大家陈师曾

梁启超评价陈师曾:“现代美术界 , 可称为第一人 。 ”
陈师曾出生于江西名门 。 爷爷是晚清名臣陈宝箴 , 父亲陈散原(即陈三立)与谭嗣同、吴保初和丁惠康一道被誉为是晚清四大公子 , 又与祖父陈宝箴、父亲陈三立、胞弟陈寅恪被当今文史界称之为“陈门四杰” 。
|中国美术界的重量级人物,民国大家陈师曾
本文图片

陈师曾名衡恪 , 5岁因生母去世 , 祖母黄氏亲自抚养 , 6岁时随祖母出游西湖 , 在桥壁上观荷花 , 回家凭记忆能勾勒出荷花形态 , 画面生动 , 称为神童 。 陈师曾从小随祖父识字、画画 , 显示出极高的天赋 , 4岁在湖南长沙结识著名书画家胡沁园、王湘绮 , 向他们请教国画 , 同时又受业于湘潭周大烈 。 周大烈精通文学 , 还精于金、石、书、画 , 故陈师曾在少年时代已在金石书画和文学等方面打下了扎实基础 , 再加之他刻苦钻研 , 艺事大进 , 已能自己创作书画作品 。 后随俞明震等留学日本 , 就读于宏文学院 , 与鲁迅等人同居一室 。 他与鲁迅朝夕相处有共同理想 , 两人时常交谈至深夜 。 据室友沈瓞民回忆:“他俩有时商量推敲文字 , 渴求新知;有时共抒雄图 , 志在光复;有时浊醪痛饮 , 高歌狂论 。 都算得上风姿英发 。 ”这样的学习生活很快到毕业 , 后陈师曾考入东京师范博物科继续深造 。
1909年 , 鲁迅和陈师曾等学成毕业先后回国 。 鲁迅在浙江一所学校当化学教员、监学等 , 陈师曾担任江西省教育司司长等职 。 因两人有很多共同爱好 , 回国后 , 鲁迅与陈师曾交往甚密 , 据两人日记中提到有70多次相聚 , 有“游小市”“往琉璃厂”等等 , 他们之间也互赠礼物18次之多 , 可见两人之间感情之深厚 。 同时 , 鲁迅常找陈师曾帮他写字、画画、刻印章 , 还帮自己的亲戚朋友如周作人等刻印 。 但鲁迅每次都付酬金给陈师曾 , 他俩自我调侃亲兄弟明算账 , 有时他俩也常去外面上馆子 。 一次恰好碰上一对新人结婚 , 大家都互开玩笑 , 鲁迅开玩笑说:“你们看师兄师曾看新娘子入迷了 , 师曾兄心花怒放了 。 ”此时陈师曾没太在意 , 因为他们太了解对方了 , 此时在画坛陈师曾已是名人 , 而鲁迅还默默无闻 , 但鲁迅对陈师曾的画从来不加以评判 , 可能是专业差距和主张不同 。 此时陈师曾对文人画特有好感 , 他曾撰文《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中提到:“归结为文人画应有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四要素组成 , 具此四者 , 乃能完善 。
盖艺术之为物 , 以人感人 , 以精神相应者也 。 有此感想 , 有此精神 , 然后能感人而能自感也 。 ”
|中国美术界的重量级人物,民国大家陈师曾
本文图片

毫无疑问 , 此四要素 , 也是文人画的基础 , 对在当时五四运动后 , 很多西方文明的引入 , 在美术界大受其影响 。 学校都提倡西式教育 , 学美术必须先学素描、色彩等 。 代表人物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都大力提倡 , 陈师曾却选择了一条截然相反而逆时代潮流的艰难之路 , 这就是陈师曾对艺术的态度 , 也是百年后研究陈师曾的价值所在 。
陈师曾日本留学回国后 , 对中国现代文人画有特殊感情 , 因为在日本很多博物馆、美术馆都藏了大量中国优秀的文人画作品 , 从此对文人画有特殊情结 , 也努力提倡文人画存在与研究的价值 , 曾被人们誉为中国现代文人画的精神领袖 。 他在一次看到吴昌硕的作品时为之一振 , 让他感动还有人如此以金石入画的大写意花鸟画 , 他认为吴昌硕是第一人 , 他到处打听托朋友介绍认识了吴昌硕 。 两人初次交谈言语甚欢 , 陈师曾觉得吴昌硕满腹经纶 , 写得一手好字 , 好画、刻的印章金石味很足 , 师曾内心决定一定要好好学习吴昌硕的金石、书、画、印 。 再说吴昌硕也特别喜欢刻苦好学的陈师曾 , 两人亦师亦友 , 在文人画的领域探索追求自己的绘画梦 。 傅雷先生曾评论陈师曾和吴昌硕两人的文人画时说:“这两位在把中国绘画从画院派的颓废风气中挽救出来 , 这一点上其功劳值得赞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