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1997年,我写了一篇书评,评的是中国第一本校园小说,这本书你读过么?

校园|1997年,我写了一篇书评,评的是中国第一本校园小说,这本书你读过么?
文章插图
《正是高三时》是1994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许旭文。该书出版后连版三次,印数几十万册,被评为1995年上海市中小学生最喜爱文学课外读物,被誉为中国第一本校园小说。专业行走阅读此书时,正在贵州遵义上高二。
这本书写得成功。作者徐旭文用他还有些稚嫩的笔,却写出了几个典型的当代中学生形象。李丹妮,许凌云,范勤才,洪学范……他们的身影在我的脑海中不停地翻滚着,我心中的火焰也被他们的言行点燃了。我对自己说:你该和生命抗争。
校园|1997年,我写了一篇书评,评的是中国第一本校园小说,这本书你读过么?
文章插图
看了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觉得许凌云就是我,我就是许凌云。虽然我的才华不如他,我的反抗精神不如他,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我的思想和他一样。
许凌云是复杂的,但他的心态其实是真正心理健康的年轻人所共有的。他的不满,说穿了就是那害人的高考制度造成的。但最后,他的命运也是那般的令人惋惜,他终于向高考低下了他高贵的头!
是呀,这样的例子也不止他一个,历史上早有了一个同样命运的人,那就是贾宝玉。宝玉是真的看透了科举制度,但他也最终迫于家庭的威胁,而糊里糊涂走进了考场,还得了个举人,真是历史的悲哀!
可怜历史又一次重演,徐凌云成了宝玉第二。历史的巨人还还将继续前进,我也跟着要去了。
【 校园|1997年,我写了一篇书评,评的是中国第一本校园小说,这本书你读过么?】校园|1997年,我写了一篇书评,评的是中国第一本校园小说,这本书你读过么?
文章插图
李丹妮,好一个高傲的女孩儿,这其实是社会的畸形产儿。太多的矛盾过于集于一生,终于有了这样一个女人。她看不起男人,包括她的父亲,但许凌云却除外,这是因为这年轻的女孩儿爱上了许凌云,但最后悲剧还是发生了。由于许凌云的不理解,他们有了矛盾,使得李丹妮把爱变成了切齿之恨。她终是从爱的轨道上滑了下来,变得冷淡,最后简直成了一台冰冷的机器。这是谁的错?这也是社会和学校以及家庭的错。
范勤才,这是真的人,更是一个合格的男人。有了爱,就去爱;有了恨,就发泄。这是匹夫所不能比的,这其实正是中学生睿智的大脑的表现。家庭的苦难没有使他抬不起头,反而却使他活得实实在在,浪漫极了。天生的不是读书的料,没有让他觉得低人一等,反倒让他正视了自己的能力,平平常常地完结了他的高中生活。对这样一个平凡而有自知之明的人,我们能对他有什么抱怨呢?难道他值得我们去批评和责备吗?
校园|1997年,我写了一篇书评,评的是中国第一本校园小说,这本书你读过么?
文章插图
评完了上面三个人,再看一看洪学范,我认为他窝囊极了。从心里说,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班长,顶多只能称一个“国家教育委员会的标准班长形象”。虽然,他也有反抗,但却太微薄。后来同学们给他写的评价,是过高地吹捧了他。
我看不起这样一种人,把自己的感情压抑了,让它死亡。我认为,真的人应该有啥屁放啥屁,用整个心灵活在世上,而不该是那种在某种纪律约束下生活的人。
我为洪学范叹气,我也从心里诅咒洪学范这样一个班长。我也为他抱不平,他是中学生的悲哀,他活着太累,他是教育制度的玩偶,他……
算了,评人物过多,便成了废话。
徐旭文,好一个徐旭文,你在为青春呐喊,却不知你的青春已经悄然逝去。你走向了成熟,但你为青春留下的却是这样一串问号,我只想问你,还处在高中的我们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