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刀|古代的宝刀动辄削铁如泥,为何现代的刀却做不到?原因出人意料( 二 )


殷商时期 , 出现了大型的铜制战刀。 青铜刀外形较宽 , 刀刃处往上翘 , 制作过程与石刀相似 。 不过 , 此时的刀具并未用于战争之中 , 而是用于砍切器具、屠宰家畜或自保防身 。 汉朝时期 , 王公贵族不再佩戴剑 , 刀逐渐取代了剑 。 汉代的环首刀是华夏文明史上极具代表性的武器 。
环首刀是当时最先进且富有杀伤力的近身武器 , 由钢经过反复折叠击打与淬火所制 。 宋朝的刀继承了三国、隋唐时期刀具的“形笨刃宽”的特点 , 创造出屈刀、掩月刀、眉尖刀、凤嘴刀等新型刀具 。 明朝的刀大都仿制日本刀 , 即双手握住手柄的长刀 。
明朝长刀又称“大刀” , 其中最有名的又称“戚家刀” , 又称“仿倭刀” 。 明朝刀集合了日本刀与中国刀两大优点 , 既有柔韧性 , 又很锋利 , 战损率还低于日本刀 。 综上 , 无论在战争时期或是和平时代 , 刀都是必不可缺的武器或生活用具 , 刀的作用不可替代 。
宝刀|古代的宝刀动辄削铁如泥,为何现代的刀却做不到?原因出人意料
本文图片

“削铁如泥”的原因 , 出人意料
武侠小说中常用“吹毛断发 , 削铁如泥”来形容宝刀的锋利程度 , 意思是:将一根毛发放至刀刃边 , 轻轻吹一口气 , 毛发碰到刀刃便会立刻切断;而锋利的宝刀削铁也如同切泥一般十分容易 。 《三国演义》也曾记载“那青釭剑砍铁如泥 , 锋利无比 。 ”难道古代宝刀真能达到“削铁如泥”的地步吗?
对于“削铁如泥”的说法 , 人们众说纷纭 。 有人认为这是古人以讹传讹的结果 , 具有很大的夸张成分 , 毕竟铁制的刀具并不会达到可以轻易切断铁的程度;有人则认为古人能够造出“削铁如泥”的刀具 , 只是工艺已然失传 , 毕竟古人的智慧很强大 , 能够建造出兵马俑、金字塔等难以用科学解释的文物 。
从目前出土的古代铁制兵器来看 , 古代宝刀的硬度相当于现代的高碳钢 , 洛氏硬度居于50至55之间 。 此外 , 古代工匠还会通过反复的折叠、锤炼、锻打等工艺使刀具在高硬度的基础上又具备的柔韧度与抗折断能力 。 练就成的宝刀既具备了杀伤力 , 还不轻易被折断或是出现缺口 。
宝刀|古代的宝刀动辄削铁如泥,为何现代的刀却做不到?原因出人意料
本文图片

然而 , 即便使用高碳钢为材料的刀具也无法轻易削断另一把硬度低的铁制刀具 , 为何还会出现“削铁如泥”的说法呢?其实 , 古代宝刀是极其贵重的物品 。 在《水浒传》中 , 杨志被高太尉赶出府 , 因身上缺钱而打算将祖传宝刀卖掉 。
杨志在众人面前宣称宝刀需要3000贯 , 而北宋的一贯钱可以购买一石大米 , 一石大米约合92.5宋斤 。 若按如今普通大米的价格一斤3元计算 , 一贯钱相当于350元人民币 , 那么3000贯则相当于现如今105万元 , 完全可以在农村修建并装修一套房 。 宝刀价值如此之高 , 古人岂会蠢到故意用一把宝刀去砍另一把刀?
还有文史专家认为“削铁如泥”中的“铁”并非铁制刀剑 , 而是战场上士兵身披的铠甲 。 古代的铠甲称为“铁叶子甲” , 即用丝线将铁片串联起来的防护甲 。 铁甲可以有效抵御箭矢或普通的刀剑 , 但对方若使用宝刀 , 铁甲也会被穿破 。 因此 , 古人评价一把刀是否为宝刀 , 标准是看它是否能够削破铁甲 。
宝刀|古代的宝刀动辄削铁如泥,为何现代的刀却做不到?原因出人意料
本文图片

结语:
其实 , 若从冶金水平上来看 , 现代刀远远好于千百年前的古代刀 。 虽然古人也发明出灌钢、炒钢等诸多制钢工艺 , 可极限也只是通过折叠、锻打来制造出高碳钢 。 即便是质量最好的高碳钢也只相当于现代批量生产的模具钢 , 况且高碳钢对现代技术来说小菜一碟 。 此外 , 现代人突破极限 , 甚至炼造出不用碳的氢钢 , 说明现代技术也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