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血石印|我在故宫看邮票上的文物

如果我从未见到过故宫里的文物一一“鸡血石印” , 那我一定是毫不动摇的《鸡血石印》邮票的粉丝 , 套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话一一我是《鸡血石印》邮票的骨灰级粉丝 。
鸡血石印|我在故宫看邮票上的文物
本文图片

2004年9月17日 , 2004—21《鸡血石印》邮票发行首日 , 我去采访 , 在被采访者手中看见了《鸡血石印》邮票 , 从未有过的喜欢立即弥漫了双眼 。 在采访结束后 , 我走向邮局柜台 , 问还没有《鸡血石印》邮票卖 , 营业员说 , 邮票有 , 但不能卖您 , 是留给预定户的 。 营业员又说 , 瞧您拍了一上午的照片 , 够辛苦的 , 卖您一枚首日封吧 。 当晚 , 首日封上《鸡血石印》两枚邮票——“乾隆宝玺”和“嘉庆宝玺”被我拿着放大镜上一眼下一眼 , 左一眼右一眼看得有点不好意思 , 脸上红红的(图1) 。
《鸡血石印》邮票设计印制得太完美了 , 太创新了 。 我对这套邮票的设计者王虎鸣非常敬佩 , 他不仅设计的邮票数量很多 , 而且每套邮票上的创新也很多 , 图案、文字、齿孔、票幅、印刷方式等几乎套套创新 。 渐渐地 , 在我的脑海中涌现出“不创新 , 非虎鸣”这样的印象 , 并以此为题 , 写了长长的采访提纲 , 想全面地采访一下他 。 但他极为不配合 , 总是说现在太忙 , 以后再说 。 就在他“再说”的敷衍声中 , 多年过去了 。
鸡血石印|我在故宫看邮票上的文物
本文图片

这一天 , 在故宫 , 当我与“鸡血石印”文物面对面时 , 我有点懵 , 甚至有点不相信眼前的“鸡血石印”文物就是《鸡血石印》邮票上的文物 。 乍一看 , “鸡血石印”文物近乎素面朝天 , 我急忙单腿下跪 , 用长焦距镜头边拍摄边自问——现实版“鸡血石印”文物上的“鸡血”哪里去了?哦 , 找到了 。 镜头中的“鸡血石印”还是邮票上的“鸡血石印” , 只是 , 和我首次相遇的“鸡血石印”文物 , 穿着打扮较邮票上的浓妆艳抹、雍容华贵的“鸡血石印”画面 , 低调了许多(图2) 。
我把我的发现告之一位在故宫工作多年的故宫人 , 并问他:“是眼前的‘鸡血石印’文物好看 , 还是邮票上的‘鸡血石印’画面好看?”这位故宫人答:“还是邮票上的‘鸡血石印’画面好看 。 两者相比 , 邮票上的‘鸡血石印’画面更清晰 , 也更亮丽 。
【鸡血石印|我在故宫看邮票上的文物】“邮票应该反映文物的真实面貌!用夸张的色彩来表现 , 可以吗?”我问 。 “我以为 , 邮票作为艺术品 , 在不违背真实性的前提下 , 可以适当对文物上的瑕疵乃至色彩进行处理 , 这叫艺术来源于生活 , 又高于生活 。 ”故宫人说 。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王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