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东汉末“建安神医”华佗的奇难杂症精选趣闻

东汉末年的华佗、张仲景和董奉被称为“建安三神医”,尤其以内科圣手张仲景和外科圣手华佗为后世并重。华佗的人生经历和医历基本都记述在《三国志·方技传》中(方技在古代指医、卜、星、相之术),其中有不少十分有趣的奇难杂症。
【 建安|东汉末“建安神医”华佗的奇难杂症精选趣闻】建安|东汉末“建安神医”华佗的奇难杂症精选趣闻
文章插图

《三国志·方技传》第一个人物就是介绍的华佗,记载说: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巳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主要是说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曾经到徐州游学,同时兼通数学和经学。可见华佗是个多方面人才,只不过在当时士人阶级最注重经学,视其他当面诸如算术和医术等可有可无。当时沛相陈珪举华佗为孝廉,还受到太尉黄琬的征辟,他都全都没接受。华佗通晓修身养性的方法,当时的人都以为他年纪已经达到了百岁但是看起来有壮年的容貌。华佗精通中草药,他治病的时候煮药的处方只有几种,并且心算分剂不再重新称,煮好了就给病人喝,根据他说的方法回去就能病愈。灸(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地方也不过是一两处,每处也不过七八次,而且病也能祛除;如果行针,也不过是一两处,下针的时候会说:“(针刺感应)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病人说“到了”就立即拔针,病也好的差不多。如果病症积聚在体内,针药都不能奏效的时候就需要切剖治疗,这时候就给病人饮用麻沸散,片刻间就像喝醉酒或者死了一样没有知觉,然后再解剖治病。如果病症在肠胃中,就取出肠子清洗,洗净之后用针线缝上腹部载涂上药膏,四五天就差不多可以了病好了,病人也不感觉痛,一个月伤口就愈合了。这些治疗手法在当时可谓罕见,华佗也可以说是当时外科手术的专家。
建安|东汉末“建安神医”华佗的奇难杂症精选趣闻
文章插图

下面再说说华佗在行医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各式各样并且可能十分有趣的奇难杂症。
1.陈登吐虫
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
广陵太守陈登曾经得病感觉到胸中烦闷,并且脸色发红不想吃饭。华佗给他诊脉之后就说:“府君你的胃里有好几升的虫子,再不将其弄出来就会在胃中形成毒疮,是吃生腥肉造成的。”于是立即煮了两升汤药,让其先喝一升。陈登一会儿就喝完了,大约一顿饭的功夫,他就吐出了大约三升的虫子。这些虫子头部是红色的并且都还能动,一半身体还是生鱼丝,疼痛于是也好了。华佗说:“这病三年后还会复发,碰到良医才能救治。”果然等到三年后陈登的病复发,当时华佗不在身边,陈登果然就得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