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专稿|黄德海:独特的河流,绵延的人世——关于林白的《北流》
本文图片
黄德海 , 《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 , 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 。 著有《诗经消息》《书到今生读已迟》《驯养生活》等 。 曾获《南方文坛》2015年度优秀论文奖、2015年度青年批评家奖、第八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第十七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文学评论家 。
独特的河流 , 绵延的人世
——关于林白的《北流》
黄德海
没有一条河流 , 不会汇入大海;没有一块区域 , 不在世界之中;没有一个当下 , 不是历史的合力所至 。 不知为什么 , 读完林白的《北流》 , 脑子里最先冒出的 , 是这样一句话 。
《北流》的起点 , 是位于广西的边陲小城北流 。 尽管偏居一隅 , 作品中六七十年来的北流城 , 完全不是封闭的 , 而是一直敞开在时代的风雨之中 。 当年影响着每个人的大事 , 在小说中并不是直接笼罩住每个人 , 总是通过花草树木 , 通过日常的每一个具体 , 切切实实地降落在人身上 。 一个细节推动另一个细节 , 一个行动推动另一个行动 , 看起来幅度不大 , 改变很小 , 时代和人却慢慢鲜明而生动起来 。
虽然置身于时代之中 , 《北流》没有刻意用半个多世纪的大事来搭建小说结构 , 反而调转笔头 , 密密麻麻写这座小城的蓊蓊郁郁、角角落落——那些枝叶相连的树各有名字 , 那些绵延的草叶有着自己的味道 , 那些叫法独特的坛坛罐罐支撑着不同家庭的日常 。 通过各种缝隙传递进来的大事 , 就这样在日常的事物中发酵、变形、转化 , 然后落地生根 , 长成了小城独特的样子 。
或者可以说 , 在《北流》里 , 林白不是站在生活之外 , 而是深潜于生活之中 , 扎实记下每一个属人的日子 。 这些日子看起来平平无奇 , 甚至乍看会觉得有些繁冗 , 一旦跟着深入进去 , 却能感受到其中无边的丰富 , 领会到其中喧闹的色彩和声音 , 细小却准确的心理揣摩 , 细节的边缘漏出来的新细节 。 如此 , 就复活了时代的俊朗丰神 。 没错 , 度过最初的艰难时刻 , 我们会看到作者直觉的锐利和敏捷 , 体味到小说的丰腴、富足、熠熠生辉 。
细心一点 , 很容易从《北流》读出《边城》或《长河》的感觉 。 并非两者写的地域相似 , 也不是因为作品都写到了河与水 , 而是它们有着同样对日常事物的耐心和对人尽心尽力的体察 。 不过 , 时代毕竟已经不同 , 《边城》也好 , 《长河》也好 , 人似乎都在原地等待着某种归来或“来了” , 《北流》里的人们 , 早已开始了大规模流动 , 从父母一辈到子女一辈 , 抽枝散叶 , 省会、外省、北京 , 北流小城的不同人物遍及全国各地 。
不知是因为小说始终没有放弃北流方言 , 还是作品中人物的某种自觉 , 离开北流之后 , 他们没有像习见的作品那样 , 一下子脱离小城的生活 , 对更新的城市生活极力接受或极端排斥 。 相反 , 流散各地的北流人 ,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 , 处于什么位置 , 都携带着在北流形成的个性或特征 , 他们对一件事的即时反应或深思熟虑 , 没有完全离开北流的文化基因 。 当然 , 饱经世事的人们也并不全然是北流的 , 他们会根据不同的形势 , 微调早经形成的性格和路径 , 从而让我们看到一地文化在更复杂情形下的多样选择 。
有意味的是 , 不管人在北流还是出北流 , 小说始终没有用长情节推动 , 而是保持着绵延的细节之流 , 仿佛日月经天 , 江河行地 , 每个细节都从容婉转地伸展到了饱满的地步 。 如此 , 过往的岁月不再是某种风干历史的后置证明 , 而是重新成为可触摸可直观的鲜活时间之流 。 变动不居的时空因为有了充盈的细节 , 就不再是一个科学的框架或冰冷的客观 , 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 变成了无比璀璨的人间烟火 。
- 微信|我就一打工的,可以搞个人品牌吗?
- 添加&?如何诱导创意思维?
- knowart#KnowArt|画家的微信朋友圈是什么样的?
- 微信|你是否渐渐失去了读完一本书的能力?
- 天天副刊!年终专稿|《天天副刊》问卷:与其废话三千,不如废画三千
- 事件|微信里舍不得删的公众号
- |闭馆也不耽搁借书!洛阳市少儿图书馆今起可微信预借
- 女孩|?《微信营销循环系统》启示:成为一个乐于分享的人,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 人品#经常在微信上做这件事的人,人品多半不好,希望你没做过
- 微信读书|2021,我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