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亮|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诉说了一个英雄的强国梦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国人喜欢用数学的合并同类项来处理文学,把两个以上旗鼓相当的人编在一组,取个简明的称号,这样方便记忆,也方便表达。如鲍谢,如李杜,如小李杜,如韩柳,如元白,如温韦,如苏辛,还有诸如此类很多。这种外表形似的组合,内在成分则又不同,有的是名气,有的是成就,有的是风格,苏辛组合三者兼有。有人组合得上了瘾,把辛弃疾和李清照也组合成一对,这就有些不合适了。这么说的意思并非当代体育界才发明男女混双,古代没有这个先例,而是这样组合的理由不够充分,只因为两人的姓名和字号里各有一个“安”字,辛弃疾字幼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就强行推出一组“二安”。完颜亮|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诉说了一个英雄的强国梦
文章插图
辛弃疾其实被封豪放词之宗的苏辛,各自的豪放也是不一样的,苏是才子的豪放,辛是英雄的豪放,读来容易让人与作者本人发生联想。爱好组合的诗词评论界,似乎还没人把辛弃疾与李煜进行组合,原因是觉得这两个人实在太风马牛不相及,真叫八竿子也打不着了。但假若是组合在了一起,双双站在台上,一个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要去杀人,一个愁眉流泪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着被杀,那样子就像是一对说相声的,一定滑稽得很。完颜亮|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诉说了一个英雄的强国梦
文章插图
辛弃疾的英雄气一生下地就有了,那是他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名字,“弃疾”二字除了求老天保佑这个孩子无灾无病,别夭折了,而且还隐含着一个被金国人破解了会杀头的秘密,即希望他长大以后,能像让匈奴人闻风丧胆的西汉名将霍去病一样,保家卫国,抵御外侮,收复失地,杀敌雪耻。为他取名的人更像是他的祖父而非父亲,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猜测,不多的根据是他父亲早丧,祖父一手将他抚养带大。他的祖父名叫辛赞,靖康之变,金兵攻破东京,俘虏了徽、钦二宗,辛赞因家族人口太多不能转移,无奈而留在金兵的统治区任职。在辛弃疾成年以后向朝廷上书抗金的《美芹十论》中,他描写自己有血性的祖父经常带着幼小的他“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向往着有“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的那一天。完颜亮|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诉说了一个英雄的强国梦
文章插图
从小受着祖父的影响,他在二十一岁的时候真就“投衅而起”了,这一年金主完颜亮亲率大军向南宋进发,身在北方的汉民趁此机会举行了起义,辛弃疾组织两千多人加入耿京率领的一支队伍,在军中担任了掌书记之职。起义军正准备从后方袭击完颜亮,这时情况发生意外,完颜亮在前线被手下人杀死,金军调头向北撤退。第二年,耿京派辛弃疾与南宋朝廷取得联系,在他完成任务返回的路上,又听到一个类似完颜亮被杀的消息,起义军领袖耿京也被手下一个名叫张安国的叛徒所杀。辛弃疾一怒之下,带领五十多人杀进五万多人的敌营,生擒了张叛徒,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然后当街游行,砍下头颅。完颜亮|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诉说了一个英雄的强国梦
文章插图
洪迈《稼轩记》记载他因此举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宋高宗任命他为江阴签判,辛弃疾从此走入仕途。从他杀气腾腾的豪放词中我们看到,当官岂是他的理想,他的理想是当兵,当将,当帅,“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贺新郎》);“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兰陵王》)。此时与其让他与苏轼相比,倒不如让他相比另一个人,他的词中再现了那人的沙场雄姿,征途恨影,“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那人就是在他两岁的时候被高宗赐死的岳飞。如果那人不是真真正正的率领千军万马披甲挺枪,餐虏饮血,而有闲暇写出更多的《满江红》来,这两人恰会是豪词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