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隋炀帝究竟为啥要修大运河?把大运河的路线连起来看,你就明白了
隋炀帝杨广其实是一个被人们低估了的皇帝,儒家修史者对他道义上的评价比较苛刻,甚至可以说完全描写成了令人生畏的典型的末代昏君。修史者都如此,民间传说、戏剧、故事也就更为夸张歪曲,于是令他臭名远扬。可实际上来讲,在中国的帝王中他决不是最坏的,可以说他是暴君但不能讲他是昏君。
文章插图
历史的事实也能看出,杨广是一个很有才能的君主,只是他的功业没能跟百姓的幸福感统一起来。当然这也是隋炀帝本身的性格造成的,如同蒙曼所讲,他是绝对的个人英雄主义者。对自身建功立业有狂热的追求,狂热到忽略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忽略了人民的幸福感。远征高句丽也好,大运河也好,都是他狂热对自身建功立业追求的结果。不过话说虽然隋炀帝因着这两项被骂,可事实上它们的背后,有隋炀帝不得不干的原因。首先远征高句丽,裴矩曾无可辩驳的指出,辽东是中国领土。现如今被高句丽占领着,就好像是自家的后门没关上,门外还住着个强大的敌人。这谁看了不慌,不光是隋炀帝慌,后来的唐太宗、唐高宗也慌。
文章插图
然而唐太宗比隋炀帝明白,敌人确实要除去,强大的敌人却不是一时半会就能除去的。隋炀帝不明白这个结果,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征战,结果严重损耗国力还造成民不聊生。严重激发阶级矛盾,再加上他其他不恰当的政策,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隋大运河与三征高句丽相似,也是这么个道理,不得干但隋炀帝干得太急了。
文章插图
那么他修建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呢?这要从大运河的路线来看,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一共有三个重要点,中心洛阳、北至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长江、黄河、淮河、钱塘江、海河五条河流。同时分成四段,也就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可以看出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朝着南北、东西延伸出去。
文章插图
那么这条大运河连起来,便串通了南北,成为两者联系的纽带。说到这儿得说说黄河,众所周知黄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它的中下游可以说是古代经济、文化、科技最发达的地区。但黄河的流向是自西向东,这样便于东西横向联系,却不便于南北纵向联系。带来的影响非常大,黄河的北边有富饶之地,南边的东南沿海更是物产丰富之地。可地理上的缺陷导致了长期得不到开发,造成中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古人察觉到这点后产生开凿南北纵向人工河的愿望。从春秋时期开始开凿的运河数不胜数,四通八达,这些还不够。随着社会的发展,局部的运河压根就不能再满足要求,一条沟通南北水道便成了迫切需要。
文章插图
隋唐大运河的出现弥补了不够之处,也就是说,它的出现很好弥补了黄河流向的缺陷。不光使得南北联系起来,得以发展经济,同时还能保证军事行动所需之大量粮草的运输。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点,大运河很好的促进了沿线城市,如扬州、杭州、西安、洛阳、开封的等地的发展。所以不管是从经济角度,还是军事角度来说,大运河都不得不修。
文章插图
只是与三征高句丽相似,修大运河也不能急,这不是一时半会能完成的事。哪怕隋朝在开凿大运河的时候,利用了天然河道、湖泊,哪怕有原来的水道作为基础。它都不能急,偏巧隋炀帝是个急性子,一边征高句丽一边修大运河。急急忙忙的想完成两件大事,结果就是国被人家给灭了,胜利果实还被人家给拿了。自己反而落得个暴君,遗臭万年的结果,可见搞工程这件事实在是急不得。参考资料:《隋书》、《资治通鉴·隋纪》、《旧唐书》
- 服饰!汉服究竟有多美!这群年轻人用11年复原200套汉服惊艳世界
- 碧血剑@鹿鼎记中,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李西华,究竟是什么身份来历?
- 反唐演义全传&“薛刚反唐”:历史上真实的“薛刚”究竟是何人,最终结局如何?
- 高俅$难怪高俅能祸国殃民 北宋的“太尉”究竟是怎样的官位
- 血渭一号墓&血渭一号墓中出土一枚“骆驼印”,可是旁边的印文,究竟写的是啥
- 骑兵$上斩敌首, 下砍马头, 传闻中的古代斩马刀杀伤力究竟有多大
- 蒙古国@蒙古族的祖先,究竟来自哪里,为何在蒙古建立后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
- 儒家文化!“离离原上草”读了许多年,“离离”究竟是何意思多数人不知道
- 契丹@神秘消失的契丹族,究竟去了哪里!
- 薛宝钗&薛宝钗写的《螃蟹宴》,究竟讽刺的是谁?答案有点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