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用“水磨腔”讲好红色革命故事( 二 )


武打是戏曲的一大长项,经常借力剧情需要,激发剧场效果,为全剧的收尾作火热的铺垫。然而作为模拟冷兵器作战的程式,戏曲武打在革命现代戏编演中遇到的尴尬,要比唱腔念白设计的问题更大——那是因为唱念用韵可以调整,武打动作无法变化,而且一不小心,就会被不谙写意之道的观众误判为“斗敌神剧”。在别无妙法的情况下,主创通常会安排一个敌我短兵相接的理由。《自有后来人》也不例外,只听鸠山的一声令下“抓活的”,舞台便得到了刀枪棍棒、闪展腾挪的时空,可见主创的经验和机智并不亚于台上那十几位武生。
【 昆曲|用“水磨腔”讲好红色革命故事】争取创造性转化,实现创新性发展,这是当代传统艺术面临的共同课题。一方面,尝试新的题材无疑是“两创”的一条渠道和多种可能,不论结果如何,必须要去把握。昆曲博大精深,是规范严谨与灵动多变的辩证体,作为“百戏之祖”,它几乎拥有所有戏曲剧种的可能性,更何况正值创演理念开放的当下。另一方面,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所有传统艺术都是有责应为。用昆曲艺术讲好红色故事,不但有前例,而且有成果,更何况《自有后来人》已收获了可喜的认同。(友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