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棣|无边的现实,无尽的旅程 唐棣《零公里处》新书分享会沪杭两地举行( 二 )


书名“零公里处”,是书中旅途的“第十站”。嘉宾木叶也谈及自己对书名的理解:“人可以算是这个世界的零公里处,这个世界之所以有意义,是站在人的角度上来说,人就是这个世界的零公里处。人自身的零公里处可能很多人会说是理想、梦想,可我觉得是欲念。可能你心仪某个男孩子、女孩子,或者你特别想取代某人完成某项大的使命,这些东西都能够激发你,最终使你进行搏斗。”小说家姬中宪则对“零公里处”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有另一种看法:“虽然这本书命名为《零公里处》,一直在途中,但处理的问题还是人跟本地的关系,也就是人跟日常生活的环境如何相处。”
除此之外,《零公里处》中旅程故事的书写,糅合了文学和电影的表达手法和表现方式,以图还原日常生活的荒诞性。小说中那些坐不住的出行者、各怀心思的旁观者,同时也是不少事的参与者,他们在往各自心中的“零公里处”不断出发。戏剧性的情节,将日常生活内在的不合理性暴露,并加以直视。如唐棣自己所言:“我认为在这些具体的距离标尺下,自己写下的可能是一类人的‘精神远行’。很多时候,不是每个人都能走出去,尤其在疫情发生的那些个时刻。”
唐棣|无边的现实,无尽的旅程 唐棣《零公里处》新书分享会沪杭两地举行
文章插图
一场小说的“邀请”与“游戏”
唐棣,是1984年生的青年作家,出版包括小说、艺术评论及电影理论集多部,主要作品有《遗闻集》《西瓜长在天边上》《电影漫游症札记》等。他同时是一位出色的视觉导演,从2008年起创作了多部风格大胆的实验短片与艺术录像,并以不同身份参与过多部电影及纪录片的制作。他曾斩获新星星艺术节·年度实验奖,处女作实验长片《满洲里来的人》也曾引起电影界关注,被称为“一部你从未看过的中国电影”。文化评论人、作家毛尖曾评价他说,“唐棣像先锋小说和新浪潮电影的儿子,他有出色的视觉、触觉和听觉语汇,这让他的作品有一种蓝调似的维度,这样精雕细琢的手艺,让我们重新看见了灵魂”。
当谈及小说的发生地河北唐山时,唐棣分享了更多关于故土与自身的联系:“我从小生在唐山,是一个采煤塌陷的地方。我家地下全是挖煤的航道,没有煤了之后就废弃了,然后就倒塌了,地面就往下降,地下水往上涌,然后我的家慢慢就成为了一片湖、一片沼泽。”唐棣希望以此作品作为一次让读者进入他的小说空间的邀请,“希望我和读者有一个互动的关系,而不是像辩论一样,一个把一个说服,我要领着你们走。我觉得我就是游戏心态,游戏人间的感觉,这不是一个贬义词。我觉得游戏是一个很好的写作心态,你别把自己弄得那么紧,也别把自己放得那么松,找到你自己特别适合的尺度,你就可以把这事儿做下去。”
正如在创作谈《零的空间》中曾写道:“0可以无意义,在数字中占位,让数值无穷大;也可以代表‘不存在’,代表一个正负数的分界。”在《零公里处》中,“零”的空间便是当下我们想象生活的空间。为了这趟“精神远行”,我们一直“在路上”,便一直拥有着无限的、尚待被发现的可能性。
【 唐棣|无边的现实,无尽的旅程 唐棣《零公里处》新书分享会沪杭两地举行】(燕都融媒体采访人员 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