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历史确实要回头看,“挥泪斩马谡”的送别确实让人挥泪( 二 )


街亭之失,千百年来世人一直耻笑的是马谡,认为马谡夸夸其谈,是第二个“纸上谈兵”的赵括。有歇后语说:马谡失街亭——言过其实。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马谡|历史确实要回头看,“挥泪斩马谡”的送别确实让人挥泪
文章插图

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平南时,冥思苦想无一良策,马谡献“攻心为上”之计,使西南云贵川少数民族叛乱得以平息,直至蜀汉瓦解再无叛乱。针对蜀国“兵马疲蔽”,民怨沸腾,马谡又适时提出“只宜存恤,不宜远征”的休养策略,保证了蜀汉政权稳定。尤其是在北伐前夕,诸葛亮担心司马懿威胁巨大,进退维谷之际,马谡献计,成功离间了魏国曹睿与司马懿君臣关系,使曹睿罢免了司马懿兵权,为蜀汉北伐奠定了胜利基础,才使得诸葛亮败夏侯,收姜维,破羌兵,灭王朗,紧接着连克南安、安定、天水三郡,曹魏举国震惊。由此,公平地讲,马谡应该是一位难得的高级参谋和战略型人才,是智谋之士。
那么,街亭之失到底是谁的失误呢?严格地说,是诸葛亮举措失当造成的。首先,北伐之前,魏延献“子午谷奇谋”之计,被诸葛亮否决,失去了一次难得的机会。诸葛亮自以为万无一失的谨慎策略,已经蕴藏着失败前因。其次,诸葛亮进入天水,料魏军必然派兵增援,且路线知晓,完全可以派出更多的兵力,更强的将领,更早地赶到陇山,据守险要,而不是急于围攻祁山、上邽等地。遗憾的是,蜀军整体表现为进军缓慢,不明敌情,举措失当,欲求面面俱到,实则处处受挫。三者,诸葛亮若欲夺取陇西,应派魏延或赵云出斜谷,实兵出击,有力地打击敌人。而不是派赵云、邓芝少数兵力出斜谷,只作疑兵,进行战略迷惑。当时曹真在长安军队不足3万人,又分布各处,而诸葛亮北伐号称20万,实际10万人左右,若分兵3到5万人,在今眉县或宝鸡一带阻击曹真,拉开战事,那么曹魏根本无力分兵攻打祁山,诸葛亮则可成功收复陇右。


马谡|历史确实要回头看,“挥泪斩马谡”的送别确实让人挥泪
文章插图

何况,纵观诸葛亮五次北伐,没有一次分兵战略,总是大军一起,行动缓慢,为曹魏驰奔增援留下了足够时间。最后,街亭之战,诸葛亮放着具有实战经验的魏延不用,忘记了刘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嘱托,而是派毫无实际作战经验的高级参谋马谡领兵,这本身就是用人不当。
后来,战况发生变化,即使马谡失利,街亭失守,诸葛亮仍可率大军驰援,继续寻找战机。可是呢,他却下令撤退,致北伐成果瞬间俱失。


马谡|历史确实要回头看,“挥泪斩马谡”的送别确实让人挥泪
文章插图

处理马谡,诸葛亮本应自己承担部分责任,给马谡以适当的惩罚,为蜀国保留一位高智谋人才,但诸葛亮却选择了“挥泪斩马谡”,导演了一场有情有义的送别。保全了自己,责任推给了别人。就这样,大家眼睁睁看着一个高级谋士被送上了不归路。
蜀国人才本就不多,杀了马谡只能是亲者痛,仇者快。加上诸葛亮对魏延长期压制,重用杨仪,导致具有政治和军事全才的魏延被杨仪、马岱这等小人所杀,后杨仪又被刘禅以叛逆罪收监自杀。蜀汉后期无人,走向衰亡,自在情理之中。
(文/刘明)
敬请关注“五色石文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