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顺|“穷鬼乐园”:干了这杯,谁也不许觉得孤独( 二 )


诸如此类的故事听多了 , 他甚至不觉得自己的经历算回事儿了:“我那都算青春伤痛 , 跟这个比 , 小巫见大巫 。 ”
不过 , 除了那些酒桌上的“原住民” , 也有一些人是单纯地过来排遣寂寞的 。
王希顺见过约朋友过来谈心的 , 俩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 , 说到最后 , 谁也不知道讲到哪了 , 索性就撇开作为工具的语言 , 直接用碰杯表示理解与认同 。
用七八十块钱请一回客 , 在混乱与嘈杂中 , 把满肚子的苦水儿倒个干净 , 何乐而不为呢?
像王希顺这样自己来的 , 当然也不在少数 。
有些已经跟老板娘混了个脸熟了 , 但即使这样 , 还是得按规矩行事 , 先结账 , 而后才能把菜和酒端走 。
一个人来的 , 得靠边儿坐 , 这是店里的“潜规则” 。 除了这一条 , 还有两条:一是酒蒙子坐在中间的桌儿 , 这样不耽误事儿;二是 , 不许打仗 。
王希顺回忆 , 早年有不少喝闷酒的人 , 喝完了就愿意挑事儿 , 扒拉几下 , 就滚到一块儿去了 。
但双方好像也不真生气 , 推搡完了 , 就重新坐到一块儿 , 继续推杯换盏 。
这些年 , 客人之间更没啥脾气了 。 一方面是因为管得严了 , 再一方面 , 来这儿喝酒的人也都没什么锐气了 。
大家都心知肚明 , 同一屋檐下的人 , 都不容易 , 没有必要相互为难 。
“欺负和自己一样的人 , 是最让人看扁的事儿 。 ”
所以 , 到了晚上 , 一般的流程是 , 自己先喝 , 喝到差不多了 , 再凑到一起 。
有闲钱儿的去买酒 , 没有的 , 就知会一声 , 下回补上 。 但能不能有下回 , 谁也不知道 。
今朝有酒今朝醉 。
王希顺|“穷鬼乐园”:干了这杯,谁也不许觉得孤独
本文图片
作家郑执小说集《仙症》 , 郑执曾在“一席”演讲中提到万顺啤酒屋 。
作家郑执曾在“一席”的演讲中提到了这家啤酒屋 , 他的文学性说法是:“如果此地终将消亡 , 那么这些灵魂将何处安放?”
自那往后 , 做自媒体的本地青年和来沈阳玩的游客 , 也纷纷来此地打卡 。
这个被称为“穷鬼乐园”的地方彻底火了 , 墙上还多了一张老板娘和郑执的合照 。
带着猎奇目的来的年轻人变多了 , 他们用镜头扫过这个空间以及当中的那些人 。
他们试图记录下什么 , 但最后又好像沦为空泛 , 只能呈现同质化的探店内容 。
许多慕名而来的人不免失落 , 这里的菜与酒的味道并不让人惊艳 , 它们只属于家常 。
事实上 , 开了三十几年的“万顺”早已成为那些“爱喝两口”的人的家园 。
比起“穷鬼乐园” , 它更像一个“孤单个体的家园” 。
用王希顺的话说 , 这儿就是一间收容站 。 文学与影像没有办法完全承载这些复杂的情感 , 但这间房子却可以容纳那些苦楚、怅惘与孤独 。
王希顺|“穷鬼乐园”:干了这杯,谁也不许觉得孤独
本文图片
一个人喝酒的食客 。 图/国岳峰
那个落单的老头儿
在以工人村闻名的沈阳铁西区 , 同样有个“穷鬼乐园” 。
据说 , 这个称谓就是从这片儿传出来的 。
铁西广场旁工商局的胡同里 , 原来有家卖酒、卖花生米的小店 , 从车间出来的工人 , 就算再累 , 也得上这儿整一顿 。
他们在凝固了机油的裤子上蹭两下手 , 从塑料袋里掏花生米 , 把红皮儿搓掉 , 嘎嘣嘎嘣地嚼 , 最后一仰脖 , 喝一口 , 这一天就算完满了 。
后来 , 铁西工业不行了 , 这店儿也就黄了 。
新旧的交替 , 在餐饮行业同样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