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每周一书 篇八十九:一个船只,两个世界。一段关于“耆英”号的历史和思考

※本期荐书:《东帆西扬》※

作者: [英]戴伟思(Stephen Davies)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副标题: “耆英号”之航程(1846—1855)原作名: East Sails West:The Voyage of the Keying,1846-1855译者: 高丹出版年: 2021-5-16页数: 396定价: 78.00元
豆瓣评分:暂无
※书籍介绍※大航海|每周一书 篇八十九:一个船只,两个世界。一段关于“耆英”号的历史和思考
文章插图

《东帆西扬》是香港海事博物馆首任馆长戴伟思(Stephen Davies)关于“耆英”号的介绍。
“耆英”号算是一段被掩埋的历史:
鸦片战争之后,1846年,一群英国投资人购买了一条中式的帆船,并冠以《南京条约》签约大臣耆英之名。在广州和香港招募了中国船员与欧洲船员,并装上各种各样的中国物件后,从香港驶向英国伦敦。
哪知道这趟旅途一波三折,从好望角出发后,竟然意外的到达了大西洋彼岸——波士顿和纽约,还因为拖欠船员的工资而在纽约对簿公堂。
【 大航海|每周一书 篇八十九:一个船只,两个世界。一段关于“耆英”号的历史和思考】而《东帆西扬》除了记述这段历史外,更是通过船只的对比,来让这段历史见证东西方的对比。
※书籍点评※2006年7月18日中午,经历9个半月航行的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堡号”缓缓驶入广州南沙客运码头。引发了广州市民的参观热潮。
而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关注,恰好是因为哥德堡号的传奇历史。
瑞典东印度公司旗下的“哥德堡号”商船,由瑞典斯德哥尔摩特拉诺瓦船厂于1738年制造。其后,该船三次往返于广州和哥德堡市,直到第三次,返回哥德堡市,1745年9月,眼看着“哥德堡号”驶进港湾的时候,猛然间,船头撞上了一块名为“汉尼巴丹”的巨大暗礁而搁浅,顷刻间海水滚滚涌进了“哥德堡号”……
船,在大航海的时代,就象征着财富、贸易和交往。
不过,在大航海的时代,总有一些标新立异的分子,比如一群英国浪荡子,他们就买了一艘中式帆船,其目的不是为了贸易,也不是为了探索、科考,用今天的话来说,他们就想以船为载体,搞一个主题乐园,目标伦敦。
为了有异域风情,他们直接以南京条约的签订者“耆英”的名字命名,除此之外,船里面有各种中国的生活物件。
大航海|每周一书 篇八十九:一个船只,两个世界。一段关于“耆英”号的历史和思考
文章插图

从最后的效果来看,这艘船确实起到了“主题乐园”的作用。在意外停靠美国后,据说当时每天有4000人参观,按照每人交费0.25美元来说,确实是不错的收入,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大概去到2万美元,在1847年,也算是一笔大数目,相当于现在的50万美元。到了伦敦后,维多利亚女王、小说家狄更斯——当时狄更斯还是一名采访人员,都登上过该船。
大航海|每周一书 篇八十九:一个船只,两个世界。一段关于“耆英”号的历史和思考
文章插图

但作者笔触不仅仅是在引起人们关注这段历史——更多的是在探讨两种文化的碰撞。所以,在第二部分,虽然他也知道很多人会被一些专用术语给吓退,但他还是不厌其烦地介绍了“耆英”号的船只结构等,其目的,还是想说明东西方的不同。
比如当时,在西方,上船表示的是一种探索和冒险的精神,但在东方,疍民的称呼,还是将船员贬低到一无是处,这也直接导致了在“耆英”号上的中国船员知识贫乏。
另一方面,西方的船只是一种机器,需要高度听指挥的集体来完成,否则,就可能出现船只倾倒的悲剧,但由于当时的中国船只,不需要多少精密的配合,因此,也没有船长captain这种人,甚至作者援引一段古文来说,由于不知道去哪,一群中国人甚至开展民主讨论,最后由一名儒生临时决定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