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门神|“两腮无肉,必定难斗”都听过,下半句才过分,知道的人却不多

文化的长河流淌了五千年,在这五千年,诞生了高雅的艺术,也诞生了一批言简意赅的小句子,这些句子字数不多,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俗语。
比如说“人穷别说话,位卑莫劝人”,不但在古代时候是这样的,哪怕发展到今天依旧如此。但并不是所有的俗语蕴含的哲理都是正确的,也有一些在目前看来并不是很适用的。比如今天所谈论的“两腮无肉,必定难斗。满脸横肉,十有九凶”。
【 蒋门神|“两腮无肉,必定难斗”都听过,下半句才过分,知道的人却不多】蒋门神|“两腮无肉,必定难斗”都听过,下半句才过分,知道的人却不多
文章插图

在当时,古人以貌取人有一个更好听的说法,叫“相面”。讲求的是“面由心生”,一直到现在不还在流传着一句话“我看着他不像坏人啊”。是的,就是这句话里面的“我看着”,看的是什么?看的就是脸。
两腮无肉,尖嘴猴腮之人,第一印象给别人的就是不靠谱,这其实一点科学根据都没有,典型的就是以貌取人。在古代,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能满足温饱就已经很不错了,更不要提吃好穿好了。在这种情况下,身体消瘦,满脸无肉的人其实大有人在。
蒋门神|“两腮无肉,必定难斗”都听过,下半句才过分,知道的人却不多
文章插图

那这句“两腮无肉,必定难斗”,怎么出现的呢?除了前文说到的“相貌协会”,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在当时,两腮无肉,满脸瘦削的人,给人第一感觉就是这人很穷,并且身体也不强壮,干不了重活。那么在农耕社会,如果一个人连农田里面的活都做不了,那么他必定就吃不饱饭,吃不饱就会表现在身体上,那就是瘦削。
耕种无法果腹,这样的人为了生存,只能从事一些其他的行业,还有更甚者,走上偷盗的道路。如果和这样的人接触久了,一旦他们犯了事,担心自己被牵连,因此大都选择远离两腮无肉之人。
蒋门神|“两腮无肉,必定难斗”都听过,下半句才过分,知道的人却不多
文章插图

这句话放到现在没有任何的参考意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是不是好人,是不是有能力从脸上不会显露出来。要想断定一个人可不可交,难不难斗,还要从密切的接触中才好下结论。以貌取人的方法是万万不可取的,也没有任何的借鉴意义。
“满脸横肉,十有九凶”,这句话时针真的看不下去了,说的真太过分了。脸上肉多,怎么就不行了?吃你家大米了,还是吃你家馒头了,亦或者是抢你家粮食了?
蒋门神|“两腮无肉,必定难斗”都听过,下半句才过分,知道的人却不多
文章插图

一个人如果比较胖的话,就会有类似于沙皮似的横肉,但这其实说明不了什么。很多人就是易胖体质,“喝凉水也长肉”。饭吃的也不多,但就是吸收好。这能说明什么呢?胖子招你惹你了?可这一句看似过分的话,虽然知道的人并不多,可还是被很多的人奉为经典。
这里时针要说的是,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与传统文化中的文学作品描述也有很大的关系。文学戏曲中,为了塑造人物形象,于是就选了这两种极端的人。脸上无肉的人与满脸横肉的人,还有就是仪表堂堂符合当时审美的人。
蒋门神|“两腮无肉,必定难斗”都听过,下半句才过分,知道的人却不多
文章插图

但凡是偷鸡摸狗,鸡鸣狗盗之徒,清一色都是尖嘴猴腮,身材消瘦之人,例如《水浒传》中的鼓上蚤时迁。你看着哪个文学作品中,大胖子去干偷鸡摸狗的事?
满脸横肉,参照《水浒传》里面的镇关西,蒋门神,哪一个不是肥头大耳之人。你可曾看到一个面黄肌瘦之人去欺行霸市?我反正没见过,这就是一种文学形象塑造。久而久之,人们对于欺行霸市的恶人,就定义为满脸横肉之人。将瘦削之人,就定义为偷盗之辈。将仪表堂堂之人定义为达官显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