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庆阳香包 香飘万里
_原题庆阳香包 香飘万里
虎虎生威的辟邪老虎、昂首奋进的“驴敢当”、象征福禄的葫芦……走进庆阳香包非遗传承人刘兰芳的工作室 , 一件件制作精巧、寓意吉祥的香包 , 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 让人赏心悦目 。
甘肃庆阳素有“香包刺绣之乡”的美誉 。 传说庆阳是人文始祖黄帝与中医始祖岐伯论道之地 , 《黄帝内经》中记载了岐伯携药袋防疫驱瘟的事迹 , 药袋后来演化成民间的香包 。 庆阳香包又叫“荷包”“绌绌” , 是以天然香料和七彩丝线等制作而成的传统手工艺品 。 庆阳有着不少擅长绣制香包的手艺人 , 刘兰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
刘兰芳的外婆出身于当地望族 , 自幼擅长女红 , 刘兰芳的母亲也深得所传 。 刘兰芳8岁开始跟随外婆和母亲学习刺绣 , 对配色、针法、描摹花样等有着独到的领悟能力 。 自孩童时代起 , “绣出最美的香包”一直是萦绕于刘兰芳心中的梦想 。
20世纪90年代初 , 刘兰芳和丈夫张仁民下岗后 , 尝试过种种工作 。 后来 , 夫妇俩决定回到庆阳 , 从最熟悉的香包做起 。 他们拜民间艺术专家王光普为师 , 跟随他学习民俗文化 。 王光普行走甘肃农村40多年 , 走访了3.5万多名民间艺人 , 收藏了近10万件民间美术品 , 记录了几十万字田野考察笔记 。 夫妇俩将恩师调查研究的资料装满了3辆三轮车 , 带回家潜心学习 。 他们还不断向各地的民间艺人取经 , 学习画样、打板、刺绣针法、配色运用等 。
刘兰芳从民间刺绣品及文案图样中广泛汲取设计灵感 , 她的作品不仅继承了传统香包的丰富样式和技艺特征 , 还在布料、香料、图案、造型等方面有所创新 。 香包的面料从原来的绸缎拓展到纯棉、织锦等 , 更加大众化;色彩更加典雅 , 富有艺术感;造型与时代审美结合 , 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意蕴 。
小毛驴是庆阳香包里常见的一个形象 , 具有勤奋、善良、朴实的含义 。 刘兰芳对传统小毛驴香包进行重新设计 , 创制出卡通风格的“驴敢当”香包 , 赋予它灵巧、奔放、有担当的个性 。 “驴敢当”造型灵动可爱 , 小的可以作为手机挂件 , 大的可作家居摆设、车内装饰等 , 一经推出就备受欢迎 。 刘兰芳还带领团队研发了“丝绸之路”“黄河古象”“百鸟朝凤”等国潮系列产品 , 受到市场青睐 。
刘兰芳带过许多弟子 , 最让她引以为豪的是聋哑弟子康玲 。 康玲15岁时 , 母亲带着她来找刘兰芳学艺 。 一个没有学过手语也不会写字的孩子 , 要教会制作香包是很不容易的 。 刚开始康玲很排斥学习 , 趁着刘兰芳出差时跑回家 。 刘兰芳每天下午带她出去散步 , 买她喜欢吃的零食 , 尽管这样 , 她还是不愿意学习 。 有一天 , 刘兰芳对康玲边比划边说:“现在有爸爸妈妈管你 , 以后爸爸妈妈不在了 , 你靠谁呢?如果学会了手艺 , 你就和健康人一样 , 自己能养活自己 , 将来还可以养活子女 。 大家都会尊敬你!”康玲很聪明 , 懂了刘兰芳的意思 , 激动地跳起来拥抱老师 。 刘兰芳给她粘了一双鞋垫 , 画了几朵小梅花 , 教她绣法 。 康玲学得很认真 , 下班后拿回宿舍去做 。 第二天早上 , 看到康玲带回来的鞋垫 , 刘兰芳惊喜不已——康玲居然一宿没睡 , 绣完了所有图案 。 从那时开始 , 康玲跟着刘兰芳悉心学习香包绣制 , 一学就是15年 。 如今 , 康玲成为刘兰芳最得意的弟子、香包绣制的能手 , 并且有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 。
2012年 , 刘兰芳成立庆阳香包绣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 招收周边乡镇的妇女们参加 。 在就业工坊 , 刘兰芳手把手教手艺 , 面对面交流做人的道理 , 让家庭妇女、下岗职工在香包绣制中开辟新生活 。 截至2020年 , 刘兰芳工作团队培训出“陇原巧手”2183人(其中贫困妇女1600多人) , 帮扶贫困户40多户 , 其扶贫业务辐射和带动了8000余户农民 , 还为200多名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岗位 。
- 中国传统文化#五月,一首诗站在窗外
- pantone|从“中国红”开始,解码千年传统色
- 田英章!书法想要别人说好,就要多临帖,掌握传统审美的共性
- 揭炬|《将军不敢骑白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思与审视
- info|传统节庆:今天是尾牙日
- 传统|2022年高考作文预测:创新传承方式,彰显文化自信
- 传统|山西博物院展示多彩琉璃
- 春联!写福字 画春联 萌娃体验传统文化喜迎新春
- 自治区!我盟2个传统医药项目入选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名单
- 中国文化|第七届全球外交官中国文化之夜传统文化精彩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