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博物馆|以刀为笔,写刻春秋——记青年雕刻艺术家杨国强

木石为纸,刻刀作笔,刃尖破开表面如同柳梢入水,吹抹去浮渣便显现出或瘦硬或蜿蜒的字划……提起刻字,自然古已有之,诸多碑刻、匾额、摩崖等等,各呈其妙,早已形成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然而要说现代刻字,在群众中的知名度却要差上些许,实在是不公平。须知学界对于这集书、刻、染、雕等于一体的“书法的第三种形式”早有公认,作品风格特秀、联想多元,倒像老树生发的新枝,欣欣然挺立在风里,叫人不免想望它美好的未来。
要说起现代刻字,来自山东济宁的雕刻艺术家杨国强,可是极有发言权。
南宁市博物馆|以刀为笔,写刻春秋——记青年雕刻艺术家杨国强
文章插图

杨国强,男,汉族,著名青年雕刻艺术家。1990年3月出生于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15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现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济宁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专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金乡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山东杨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法人、山东鲁艺雅风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经理。
杨国强在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开始了与现代刻字艺术紧密相连的学习、创作与创业生涯。提及这段结缘经历,杨国强依旧感慨颇多。据他回忆,高考后他便决心朝这方面发展,又在选专业时得知,全国高校中只有曲师大开设有现代刻字艺术专业。结合老师给予的建议,机缘巧合之下,他来到了这里,从此开始了一生的“木匠”生活。
“现在看来,我自己当初的确是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他曾在采访中这样说。现代刻字大多为木雕,杨国强的作品也是如此。比起其他什么称呼,他更喜欢“杨木匠”这个名字,这在艺术界可不算寻常。都说诸多雕刻材料中,要数木材最得天地灵秀,质地、纹理、色泽往往不同,若要加以雕琢,则又有布局、起伏、染色。要结合这千头万绪创作出有灵性的作品,难免就得像有学界前辈调侃的那样,“用笔的时候少,用斧用琢用刷子的时候多,挽袖静对的时候少,解衣蓬膊的时候多”,实在也是件辛苦事。寻常木匠活只求平圆规整,尚且要学上三年五载,何况刻字还要精通书法,灵活调用凹凸、错裂、起伏各样新手法,不是真正发自真心的热爱,显然无法长久坚持。 然而杨国强不仅真正坚持如一,更是把刻字打拼成了一份事业。
数年的从业历程成就了他当下的高度,《王杰精神》《古缗琢心》《孔子奖章》《 “邕州八景系列”木刻艺术品》以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作品让他在业界名声大振。目前,杨国强担任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济宁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专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金乡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山东杨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法人以及山东鲁艺雅风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经理,并且在2016年荣获“济宁市创业先锋”称号和“曲阜市创业先锋”称号,2018年在山东省第三届刻字艺术展获奖,2019年主刀的“邕州八景系列”木刻艺术品被南宁市博物馆收藏,2021年5月入选“国学人才百千万工程”——“非遗人物”行列。诸多荣誉加身,他曾这样表达自己:“书画琢刻,古人视为小道雕虫,可是就是这些雕虫之技,我却愿意用一生去坚持、去传承、去创新。小到一尺见方的厅堂挂件,大到三丈有余的大型木刻壁画,都要做的极为用心、精彩,如古人言:‘致广大,尽精微’”。
南宁市博物馆|以刀为笔,写刻春秋——记青年雕刻艺术家杨国强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