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青未了/书序《文如其人》

书序《文如其人》
文:徐开垒
我是通过艾香而认识周政的。
《艾香》是周政发表在1999年6月号的一篇散文,令我这个老编辑十分激动的散文,反复读了多遍,真有些爱不释手。这也是我这个退出文坛的老人,近二十年来,读到的一篇难得的好散文。那短促却有力的句子,读之痛快,有万言欲吐。那审美的观点之哲理深奥,有沉思人世间之百味人生。大概同有被蚊子叮咬的感叹,则爱之。否也!还是周政短短的笔锋直触了读者的心。
那时,我不认识周政,也不知他乡出何处。隔天,我去拜望巴金老人,巴老正在戴着老花镜,拿着放大镜读《散文》。见我上门,不及让座,就匆匆问我:你读过这篇散文吗?我接过看,是周政的散文《艾香》。我说:我看了。巴老抢过话说:好久没读这种散文了。想不到,巴老又数道了周政的另几篇散文。在巴老的那里,我知道了周政,他是烟台刚冒出来的新手,四十多岁才开始文学创作,出手就在文坛搞出个“周政现象”。他涉猎文体比较广泛,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影视文学皆创作,而且不乏精品。据雷抒雁说:周政最精道的是散文,他的散文题中有题。这也是散文界同仁公认的。
从那以后,我就关注着周政的散文,先后读了他在《上海文学》、《文汇》、《青年文学》、《胶东文学》等刊发表的散文《芳香如故》、《昨天的歌》、《人啊人》、《天地回声》、《蓬莱雨》、《峨眉雪》等。他的散文千篇一律是“小文章大题材,小故事大道理。”
2000年秋天,去北京参加中国作协主办的“全国散文创作研讨会”,会上我见到了周政,他真的是同我在脑海里勾画的周政一样:高个子,壮身子,一副笑呵呵的憨相。山东人古风的性格,在他身上反应强烈,看上去,周政是个老实厚道人。
参加这次会的人不足百人,多是中国当代散文大家,在文坛上且有一席之地,有的领导了中国散文,如林非、谢冕、石英、周明、余秋雨等人。会上余秋雨就中国散文未来发展的趋向,谈了个人创作散文的观点,提出了大散文是今后散文创作之方向,狠批了“小女人”散文。他的这一番观点,得到多数人的赞同。就算是持有不同意见的,也没有去做任何反应。谁知,周政竟站出来,向余秋雨发难,驳了他的大散文之观点。周政说:散文作为一种文体,从理性上说不应该有大小之分。他诙谐地说:散文这文体,就好比一只大筐,什么东西都可往里面装,就看你会装不会装,无非是在立意上要具有自己的个性。他还说:小散文可以做出大文章,大题材也不一定写出大散文来……他引经据典,驳的淋漓,驳的会上鸦雀无声,驳的余秋雨带头鼓掌,为周政喝彩。有人说:周政好大胆,敢发难当代散文紫微北斗。其实不然,我看周政是个个性很强素质很强的人,他是以作家、编辑、读者等多层身份来说散文的。他的观点是:无论你是什么大散文还是小散文,读者能读懂了就是好散文,文章是写给读者读的,不是给那些什么专家。我们的文艺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吗。还有,一个作家要爱民族,爱祖国,爱党,要不你就不是一个好作家,不是一个好人,这是做人最起码的标准!周政以他的性格和为人,以及他的博学和做人的底线赢得了大家,他成了中心人物,我这封笔多年的老朽,也和他成了忘年之交。
今年六月,周政电话里告诉我,他的散文要结集出版成书,邀我给集子写个序,我欣然同意。收到周政寄来的稿件,这六十六篇散文读罢后,更深一步了解了周政。他的这些散文,都是他亲身经历的故事,是他身边的人和事儿,生活中的撷取。他的确是从小题材入手来写大故事的。实际上彻底知道周政为人为事为文,还该是从其兄长林深为《周政小说集》作序《吾弟周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