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清朝刑法“发往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那么何为披甲人

“来人,将犯人发往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这样的场景在清宫剧中常常可以看到,但和满门抄斩、株连九族等刑罚比起来,“发配”好像很轻的样子。但其实这个刑罚一点也不轻哦~犯人为何要被发配到宁古塔?刑法|清朝刑法“发往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那么何为披甲人
文章插图
其实宁古塔不是塔,而是一个地名。在满语里宁古,意为六个,据说是因为努尔哈赤曾祖父的六个儿子都曾住过这里,所以命名为宁古塔。也因此这里成了满清的龙兴之地,发祥之所。清人称宁古塔 “南瞻长白,北绕龙江,允边城之雄区,壮金汤之帝里。”但即便如此夸赞,也改变不了这里长年冰封,五谷不长。诗人吴兆骞被发配到这里后,如此描述当地气候: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正因为人迹罕至,所以这里成为了野兽的天堂,可以说“前有猛虎后苍兕”。披甲人是谁?来自哪里?刑法|清朝刑法“发往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那么何为披甲人
文章插图
披甲人,从字面来理解就是披着铠甲的人,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清朝有八旗制度,即“以旗统兵,以旗统民”。这些旗人日常打猎捕鱼,但到了战时就可披着铠甲上阵杀敌。按照身份不同,这些旗人又被分为三个等级:阿哈、披甲人、旗丁。阿哈:奴隶、汉人及朝鲜人等,地位最低披甲人:其他部落的降人旗丁:地位最高,是女真人刑法|清朝刑法“发往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那么何为披甲人
文章插图
但是随着各部落融合发展,“降人”越来越少,披甲人就真的成为了军人,后来多引申为“守卫东北边疆的守卫军人”。所谓给披甲人做奴隶,就是让犯人去服侍这些军人。宁古塔真的是人间地狱?其实也不完全是,很多被发配的官员还是被重视的。比如王兆骞,后来成了当地官员的幕僚。另外,被发配过去的人,给当地带去了文化、农耕、佛法等知识,对于披甲人来说也很有意义。细想,宁古塔的可怕在于文字的描述。毕竟寒冷气候对于东北人来说,真的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