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兰|四君子国画,要有君子风

画兰|四君子国画,要有君子风
文章插图

梅兰竹菊,人称四君子,古代文化人常以此自喻,表达清高、绝俗、幽独、孤傲的思想感情。四君子因各有其象征意义,文人们感物抒怀,不仅吟咏不绝,而且以画笔写之,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四君子画,借以寄托情思,也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神。
画兰|四君子国画,要有君子风
文章插图

梅具有凌寒的高节,傲俗的风韵,文画梅所寄寓的是清纯之气、高雅之气。古代的墨梅之作,以北宋释仲仁的最为清雅,其居处植梅数本,每花开时,移床花下,吟咏数日,偶于月夜,就窗疏影,用水墨晕写,创为“墨梅”。释仲仁之后,还有宋代的杨无咎、元代的王冕、清代的金农等,擅长画墨梅。杨无咎变仲仁之墨晕花瓣为墨笔圈线,自有一种清爽不凡的韵致。王冕恃才傲物,将一怀清高之气和愤世之情融贯于墨梅,其墨梅千丛万簇风神绰约。金农终年浪游,清贫简淡,其墨梅多以夸张之笔写出,借以表现一种狂怪豪纵的个性。近代画梅者多若繁星,难以备叙。
画兰|四君子国画,要有君子风
文章插图

画梅之法,每个画家并不完全一样。按姜毅然先生所授,先用稍干一些的墨笔侧锋画出枝干,先大干,后小枝,枝与枝之间最好不交叉。然后画花。画花分圈花和没骨两种。圈花用中锋勾花瓣;没骨直接用墨或色点厾,一笔或两笔点出一个花瓣。花需有正侧,或聚或散,分布得宜。花瓣画出后,先用墨剔出蕊丝,再用浓墨点蕊头。
画兰|四君子国画,要有君子风
文章插图

兰花被视为幽谷中的君子,在绘画中多表现高洁。以兰为题的绘画创作可追溯到东坡,其后则有宋皇室宗亲赵孟坚。孟坚为人两袖清风,善画水墨四君子,尤以画兰著称。他笔下的水墨兰花清劲飒爽,寄寓着他的孤芳自赏和愤世情怀。生于宋元之交的郑思肖更是借墨兰抒情写意,他画兰而不画土,寓意国土被异族践踏,兰花不愿生长其上,深深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痛、爱国之情。
画兰|四君子国画,要有君子风
文章插图

画兰看似简单,实际画起起来却很难将兰的叶子摆布好。前人称画兰为撇兰,意思是以书法中的撇法入画。撇叶行笔健挺,转笔流畅,不可浮滑或中途停驻。一般先从三笔入手,第一笔可长可短,第二笔与第一笔相交,称二笔交凤眼,第三笔从两笔中插出称三笔破凤眼。三笔后,四笔、五笔都是补笔。撇叶应左右都能出笔,先练自左路向右,再练自右向左。画花时应注意正反俯仰的变化和全开、半开及未开的花头特征,并用淡墨。点花蕊宜用浓焦墨。除墨兰外,还有用石绿画兰的。
画兰|四君子国画,要有君子风
文章插图

竹主要是象征虚怀亮节、秉直不屈。说到画竹,人们总要想起“胸有成竹”的文同。文同作为画竹大师,朝暮与竹为伴,视竹为友,画竹只用水墨而不施五彩,重抒情写意而不重绘貌图形,用水墨简笔画竹的神韵。苏轼是文同的从表弟,亦喜画竹,文用水墨,苏曾用朱笔,后人竞效,并将用朱笔画的竹子称作“朱竹”。文的墨竹与苏的朱竹均有意淡化形似,以使情意更加醒目,愈显格调清雅,为历代学界所推崇。文人间以墨竹画或朱竹画相赠,虽逸笔草草而别有韵致。
画兰|四君子国画,要有君子风
文章插图

【 画兰|四君子国画,要有君子风】历朝历代,那种有高格、有境界、有神韵、有学养的文人画始终在画竹中居主导地位,同时,画竹一直与书法结缘。对于画竹,画界多主张先画竹竿,可从下至上,也可从上至下,中锋用笔,笔笔留节,但要一竿到底。竹竿切节,靠根部短,中间渐长,向竹梢又渐短。画节则有“乙”字上抱法和“八”字下抱法两种。枝的姿态要有变化,风竹、雨竹、晴竹、雪竹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