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人品差到不敢恭维,却“流芳”后世的三个人,不知骗过多少人

流芳百世与臭名昭著,是现代人评价古人的两个极端,可这些评价大都是给予史料记载的人为事迹。既然是文字传承,就难免会有一些不真实的地方,因为历史上,有很多人是披着才学的外衣,做着令人不齿的行为,可偏偏史书上对于这些人的记载又都是正面的,因此也有人说:所谓史书,就是上位者用来传功颂德的工具,向来是记好不记坏的。
【 人品|人品差到不敢恭维,却“流芳”后世的三个人,不知骗过多少人】人品|人品差到不敢恭维,却“流芳”后世的三个人,不知骗过多少人
文章插图

对于史书的评价,不是一两句话可以概括的,不过“记好不记坏”这种说法,却是真实存在的,就比如说下面这四位“流芳”后世的名人,很多史料上都只是记载了他们的才学,却忽视了他们的人品。
人品|人品差到不敢恭维,却“流芳”后世的三个人,不知骗过多少人
文章插图

这第一位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元稹,那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让多少对情感充满向往的年轻人痴迷。而元稹也因为这句诗,被冠以“痴情男子”的美名。可真实的元稹,却是不折不扣的渣男一枚,还用自己的才学,将滥情包装成了痴情,他不仅始乱终弃,还经常周旋于多个女人之间。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著名的古代禁书《西厢记》中的故事原型,就是元稹,一个负心人和苦情女的故事愣是被他包装成了痴情男和怨怼女。想来如果现代的某猪有元稹这样的功力,说不定所谓的“多人运动”都有着被洗白的可能,所以说不怕流氓会打架,就怕流氓有文化。元稹就是一个有文化的流氓。
人品|人品差到不敢恭维,却“流芳”后世的三个人,不知骗过多少人
文章插图

第二位德才不一致的人,就是历史书中戊戌变法的倡导者康有为。不得不说,在那样的乱世中,敢于出面公开反抗旧社会,提倡新社会,确实需要足够的勇气,正是这一点成就了康有为的“美名”。
可实际上,对那段历史有更多了解的,都知道康有为实际上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在变法失败后,戊戌六君子没有一个服软认怂的,但是康老师却果断抛弃了事业,带着钱财逃到了海外,他的逃亡与孙中山的逃亡可完全不同,孙中山是伺机而动,康有为就是彻底放弃。
另外,康有为还假借光绪皇帝的衣带诏,骗取海外华人的钱财,拿着这些钱财去享乐。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康有为还曾想过盗取陕西的佛像,并打算将这些佛像卖给外国人换钱。这样的人成为了历史书中提倡变法的英雄,说来多少是有些讽刺的。所以后世总有人说康有为是欺世盗名之人。
人品|人品差到不敢恭维,却“流芳”后世的三个人,不知骗过多少人
文章插图

再说这第三位名人,南宋杰出科学家沈括,一部《梦溪笔谈》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当然《梦溪笔谈》作为一部古代科学著作,沈括因此收获美名,也无可厚非。但是这些美名也掩盖不了他道德败坏的事实。这一点,从他和苏轼的关系就可以看出。
在“东坡诗案”发生之前,苏东坡在朝堂中的地位极高,是沈括远不能比的,彼时沈括为了提升自己的地位,对苏轼是极尽谄媚,可是后来“东坡诗案”出现,苏轼的地位一落千丈。这之后,沈括就开始极力与苏轼撇清关系,还在朝廷之上公开唾骂苏轼,生怕自己受到苏轼的牵连。
虽说在那样的环境中,趋炎附势保全自己是很普遍的现象,可不畏权贵的也大有人在,所以像沈括这样前后变化如此之大,他的道德底线相较于才能来说,着实让人有些不敢恭维。
人品|人品差到不敢恭维,却“流芳”后世的三个人,不知骗过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