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文子|《道德经》做人有三宝,学会其一,一生受益!

【 季文子|《道德经》做人有三宝,学会其一,一生受益!】
季文子|《道德经》做人有三宝,学会其一,一生受益!
文章插图
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言:“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告诉我们,做人有三个原则,要严格地遵守:一是为人慈悲,二是懂得节俭,三是凡事尽量不跟别人争先。慈悲、节俭、谦卑,既是做人原则,亦是处世良方。一、慈

季文子|《道德经》做人有三宝,学会其一,一生受益!
文章插图
人活一世,不论是对人或对物,都要有慈善恻隐之心。唯有常怀慈悲之心,人的运数才会越好,得到福报才会越多,人生也才会更顺。《世说新语》里讲过一个故事:西晋名士顾荣在洛阳时,曾经去一户人家赴宴。在宴席之上,他发现上菜的侍从脸上显露出对手中所端烤肉渴求的神色,于是就把自己面前的烤肉送与他吃。同席的客人都讥笑他有失身份,顾荣却正色道:“怎么可以有人整天做烤肉,却能不知道它的味道呢?”后来战乱四起,顾荣南下流亡。每当他遭遇危急时,总有一个人帮助他,于是顾荣感激地问其原因,原来他就是自己当年送烤肉的那个侍从。人生的际遇就是一个轮回,你不经意间留下的慈悲心,终会在未来的某一日回报你以善果。有人因慈悲心获得新生,而有人却因缺乏怜恤心而险些亡国。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曾到过曹国。当时的国君曹共公觉得重耳只是一个落魄公子,不愿接待,后在大臣们的劝谏下,勉强让重耳一行人住进曹国。可他不仅没有以酒食招待,反而偷窥其洗澡。后来,重耳成为霸主后,当初在他流亡期间施以援手的国家,都得到了善待;而曹国却遭到了晋国的大举进攻,曹共公也被活捉。古语云:“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为人慈悲,福报虽然一时没到,但灾祸却已远离;如果常做恶事,祸患虽然暂时没来,但福报却早已离开。二、俭

季文子|《道德经》做人有三宝,学会其一,一生受益!
文章插图
清朝刘文定公有言:“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此处的“惜福”,就是俭。历览先贤之人,皆是以俭修福之人。季文子是春秋时鲁国的贵族,家中三世为相,家世尊贵,却一直以节俭为其生存的根本,同时要求其家人也不可奢侈浪费。平日所穿,除了朝服外仅有的几件衣服,也都是粗布缝制;每次出门,所乘马车极其简陋;家里的餐食更是与百姓无异。见他如此节俭,有人劝道:“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一言一行皆代表鲁国。但你却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出行马车如此寒酸,你这样不怕别国的人笑话吗?你若体面一些,于己于国都好,为何不能呢?”季文子听完先是淡然一笑,而后严肃地对那人言:“我也期望穿得尊贵一些,马车豪华一些,但是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想到这些,我又怎能忍心只顾自己享受呢?”《易经》有云:“君子以俭德辟难。”季文子以其节俭的美德赢得了众人敬重,为官30载,开一代俭朴风气,既奠定了家族在鲁国的无上地位,亦促进了鲁国的改革发展。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贤德之人,即使在太平富足之时,也常怀忧患之心。因为他们深知:平日里节俭,在穷困时就易度过困境;富足之时奢侈浪费,在衰败时就将死于饥寒。奢侈浪费小到破坏一个家庭的幸福,大到足以灭亡一个强盛的国家。凡有大智慧者,皆把节俭当作做人的原则,以此提高自身的修养。三、不为天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