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第几次才考取秀才,曾国藩的科举之路是什么

曾国藩第几次才考取秀才
曾国藩第7次才考取到秀才,曾国藩是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 。
道光十四年(1834年) , 曾国藩进入长沙岳麓书院演习,同年参加湖南乡试,中试第三十六名举人 , 并动身入北京准备来年的会试 。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国藩再次参加会试 , 终于成功登第,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 。
曾国藩的科举之路是什么众所周知,曾国藩考秀才考了7次才考上,而他父亲则考了17次,这说明曾国藩家族的在考试一途上资质平平 。
曾国藩后来回忆自己的生平,说自己所遭受的第一大挫折是在第六次考秀才时 , 由于文章文理欠通,他的考卷被当作“反面典型”在全省通报批评,这遭到了周围很多人的嘲笑 。
面对这种窘境,曾国藩并没有意志消沉 , 相反,他开始反思自己这么多年读书考试的经历,要找出失败的原因 。既然主考官说自己的文章文理欠通,那么怎么个不通法呢?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他把自己历年的考卷和那些模范试卷放在一起反复对比,看看自己到底差在哪里 。通过将自己的文章与他人的文章进行对比 , 曾国藩发现自己的文章过于重视局部的打磨,缺乏大局的贯通和整体的气势 。于是 ,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曾国藩便开始在文章的大局观和整体气势上下功夫 。
最终,在道光十三年(1833) , 曾国藩考取秀才,尽管他的成绩位于榜单的底部 。
【曾国藩第几次才考取秀才,曾国藩的科举之路是什么】从此,曾国藩的考运似乎越来越好,在接下来的举人考试中,曾国藩一考即中,在湖南省排名第三十六位 。
道光十八年(1838)曾国藩高中进士,这一年他虚岁二十八,而在明清两代,进士的平均年龄为三十八岁 。中进士之后,曾国藩在朝考中考取一等第三名,由于道光皇帝十分喜欢曾国藩的文章,将其改为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 。可以说今后只要不出大差错,曾国藩的仕途最低也能当个知府道员 。
曾国藩后来回忆这段科举历程时说:“国藩愚陋,自八岁侍府君于家塾,晨夕讲授,指画耳提 , 不达则再诏之,已而三复之;或携诸途,呼诸枕,重叩其所宿惑者 , 必通彻乃已 。”这段话就是说,我资质愚笨浅陋,从八岁开始父亲在家教我,从早晨到晚上一直讲授,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反反复复的讲给我听 , 不论是在路上走的时候讲,就是在睡前他也讲,直到我领悟了才结束 。
正因为如此,科举不但塑造了曾国藩善于反思,愈挫愈勇的性格特点,还使得曾国藩崇尚“笨拙” 。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正因为自己笨拙,不取巧,遇到问题硬着头皮去解决,因此做事情也不留死角,这种态度科举考试中给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曾国藩考进士用了几年曾国藩考进士考了7次 。
作为曾麟书的长子,曾国藩同样遗传了父亲的“聪明才智” , 他从14岁开始和父亲一起考秀才,连考6次都不中 。特别是第6次,他的父亲曾麟书都考中了(第17次),他又落榜了,曾国藩的失望可想而知 。

曾国藩第几次才考取秀才,曾国藩的科举之路是什么

文章插图
曾国藩不光心里难受,身体上也经受了考验 。清朝的秀才考试分为三关:县试、府试和院试(也就是省一级考试),需要从曾家所在的白杨坪走一百二三十里到湘乡县城,再从湘乡县城跋涉二百多里地到长沙府 。父子俩先后6次并肩去考秀才,如果以单程三百五十里计算,曾麟书为了考一个秀才 , 已经足足走了11900里路 , 而曾国藩也走了4200里 。考不中还是小事,第6次考秀才时,曾国藩的文章还被作为反面教材展示 。主考官(学使廖某)说曾国藩的文章是文理欠通的典型,大家要引以为鉴 。
“文理欠通”是很严重的批评 。大清顺治九年(1652),给考试定了“六等黜陟法”:文理平通者列为一等 , 文理亦通者列为二等,文理略通者列为三等 , 文理有疵者列为四等,文理荒谬者列为五等 , 文理不通者列为六等 。
曾国藩第几次才考取秀才,曾国藩的科举之路是什么

文章插图
曾国藩的文章“欠通”,那么至少是第四等,搞不好还是第六等 。他的文章被“悬牌批责”,类似于全省通报批评 。一时间曾国藩(那时还叫曾子诚)的名字“享誉”全省 。全省通报批评并没有击垮曾国藩,他还要再战 。回家后,他更加刻苦的读书 。也许是反复的失败使他开了窍,他开始总结这几次失败的教训 。他总结的教训有两点 。第一就是“笨”,第二点就是他自己的文章缺乏大局观 , 没有气势 。文章的水平用现在自媒体的话说就是既没有推荐量,又没有阅读量 。
以上就是关于曾国藩第几次才考取秀才,曾国藩的科举之路是什么的全部内容 , 以及曾国藩第几次才考取秀才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