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曾国藩:不要多管闲事,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湘乡|曾国藩:不要多管闲事,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文章插图

世间总有一些人,喜欢多管闲事。有的人是因为生性善良,热情好客,热衷于帮助别人。而有的人则是爱出风头,喜欢显摆自己。他们帮助别人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办事能力,甚至是为了获得自己的利益。曾国藩的四弟曾国潢就属于后者。?
湘乡|曾国藩:不要多管闲事,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文章插图

一、希望四弟不要多管闲事曾国藩和曾国荃两兄弟在外做官,而且都身居高位,做出了很大的功业。曾家人在家乡湖南湘乡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声望。曾家的老四曾国潢是一个爱慕虚荣、好出风头的人,他仗着两位兄弟的地位,经常带着十多人到长沙、衡州等地走动。之所以带着这么多人,首先是为了摆谱,除此之外更有实际用途,就是让这些人搬运礼品。去的时候让人把礼物从湘乡送到长沙、衡州,回来的时候再把礼物问从长沙、衡州运回到湘乡。曾家自己不可能有那么多事要办,只是曾国潢喜欢帮助别人去办一些事,从中捞得一些好处。而他自己也得到了一个能办事的名声。曾国藩在《致澄弟·望弟不要管闲事》中,就对曾国潢的行为进行了严厉训斥。他在信中说:“冯树堂劝弟不必晋省。金石之言,望弟以后信而从之。不特不必到省管闲事,即衡州东征局务及盐局之务亦可不必与闻。”他希望四弟要听信冯树堂的话,不要到省里多管闲事,即使是衡州东征局和盐局的事也不能去听去办。?
湘乡|曾国藩:不要多管闲事,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文章插图

二、要给自己留条后路在中国,人脉是很重要的,曾国潢的两位兄弟在外声誉如此高,他自己在湘乡乃至周边地区的声望自然也很高。湘乡和周边地区的官员乡绅都对曾国潢极近奉承,遇到难办的事都会来找他帮忙。而他自己也始终乐此不疲,把自己包装成为一个能办事、会办事,办事能力极强的人。当然,忙不会白帮,事不能白办。只要曾国潢能把这件事办成,就一定少不了银子和礼物。曾国藩对四弟的做法十分反对,他在信中说到:“贵介弟三字极不易当,动辄惹人谈论,生出谣言。”曾国藩认为,别人只不过在利用他目前所拥有的权势,这些都只是眼前的利益,从长远来看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此时家门极盛,处处皆行得通。一旦失势,炎凉之态处处使人难堪。故不如预为之地,不见不闻之为愈也。”现在曾家正处于得势之时,自然时时处处都能行得通,事事都好办。而一旦哪一天曾家失了势,就会感受到世态炎凉。原来追着你求你办事的人也会一哄而散,甚至会对你落井下石。因此,在得势之时千万不要过于放肆,而要时刻警醒自己,给自己留条后路。曾国藩能够在其事业处于鼎盛时期居安思危,想到未来有可能会失势,并尽早为将来做好打算,体现出他沉着冷静、谨慎小心的秉性。有这种心态的人可以时常保持平常心,对事物有着清醒的认识,不至于做出过激的事。官场之中充满了许多不确定性,有飞黄腾达之时,也有日落西山之时,也许有一朝之日你会从天堂落到地狱,因此时刻保持警醒小心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益处的。?
【 湘乡|曾国藩:不要多管闲事,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湘乡|曾国藩:不要多管闲事,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文章插图

三、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同治二年,曾国藩在写给侄子曾纪瑞的信中,就已经提出过“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在《致澄弟·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中,又特意强调让弟弟和子侄们“谆谆慎守”,可见他对这句话的重视。“与诸弟及子侄谆谆慎守者但有二语,曰‘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而已。”我国民间有着“惜福”的说法,认为一个人一生中的福气是有限度的,一旦过早地享用尽了,之后就再也没有了,因此一定要珍惜福气,不能一下全部用尽。古代还有许多民间传说,都教育人们要懂得“惜福”。据说宋朝的时候,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小女孩,她从小喜欢吃烧饼。但她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吃烧饼时只吃有馅的地方,而把外面的饼圈剩下来扔掉。在她十四岁时,有一天在外面玩耍,突然电闪雷鸣,一声巨大的雷响,这个女孩被雷电击死了。随后,天上掉下来许多饼圈,原来这些都是这个女孩曾经扔掉的烧饼。这个故事自然是编出来教育孩子不要浪费的,天上怎么会下饼圈呢?但也反映出不懂得惜福就会招致恶果这一真理。曾国藩深谙其中的道理,他虽然身居高位,仍然时刻不忘居安思危,经常教导弟弟和子侄“福不多享,势不多使”。他在信中还指出了许多具体的操作方法。“福不多享,故总以俭字为主,少用仆婢,少花银钱,自然惜福矣;势不多使,则少管闲事,少断是非,无感者亦无怕者,自然悠久矣。”福不多享,要以俭朴为主。少用银钱,少用奴仆,懂得节俭,就是惜福;少管闲事,少断是非,就是“不多使势”。反观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完全不懂得珍惜福分,甘当月光族,甚至愿为啃老族。不仅消耗掉了自己的福分,也消费了儿孙的福分。因此,在当今社会,认真思考曾国藩说的这两句话,对我们的生活也是大有裨益的。